[发明专利]一种防止地面沉降变形的雨水收集渗透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604734.0 | 申请日: | 2014-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529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 发明(设计)人: | 李亚钦;陈士壬;李慧莹;罗少兰;汤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恒盛园林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1F5/00;E03F5/00;E03F5/10;C02F9/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郑莹 |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地面沉降 变形 雨水 收集 渗透 系统 | ||
1.一种防止地面沉降变形的雨水收集渗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埋设于硬质铺装路面下方依次通过管道依次相连的初雨弃流池、过滤净化池、雨水收集池及干式污泥清理井,所述初雨弃流池将污染的初期雨水弃流排出并将洁净的后期雨水排至过滤净化池中,所述过滤净化池对后期雨水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后雨水排至雨水收集池中,所述雨水收集池由聚丙烯塑料模块构筑形成并在外包覆有防水土工膜,所述雨水收集池下间隔垂直连接有若干跨过地基持力层的渗透过滤管道,所述雨水收集池将雨水汇集并通过渗透过滤管道引导雨水跨过地基持力层直达下方含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地面沉降变形的雨水收集渗透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聚丙烯塑料模块中部留用供渗透过滤管道伸入连接的圆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止地面沉降变形的雨水收集渗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雨弃流池包括具有进水口、弃流口及出水口的池体和设置在池体内用以控制雨水流向的翻转阀门,所述翻转阀门包括阀口、翻转阀板、转轴、配重块、钢桶、拉杆、拉绳,所述阀口水平设置,所述阀口上方与进水口、弃流口都相通,所述阀口下方与出水口相通,所述翻转阀板设置在阀口内并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翻转阀板翻转呈水平状态时对阀口进行封闭,所述配重块和拉杆均固定联接在转轴一端,所述钢桶通过拉绳与拉杆端部相连接,所述钢桶底部设有出水孔,在所述钢桶上方分别设有弃流口雨水取水管和出水口雨水取水管,所述转轴在配重块重力作用下转动使翻转阀板呈水平状态以封闭阀口,所述转轴在拉绳拉动作用下转动使翻转阀板呈竖直状态以打开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止地面沉降变形的雨水收集渗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净化池包括第一过滤室和第二过滤室,在所述第一过滤室内由下至上依次设有过流通道层、陶粒层、石英砂层及过流通道层,在所述第二过滤室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过流通道层、陶粒层、石英砂层、活性炭层及过流通道层,位于所述第一过滤室顶部的过流通道层与位于所述第二过滤室顶部的过流通道层相连通,所述第一过滤室底部的过流通道层与初雨弃流池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过流通道层由聚丙烯塑料模块构筑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止地面沉降变形的雨水收集渗透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渗透过滤管道包括导管、底部一段套装于导管内的长管,及填充于导管和长管内的滤料,长管顶部一段外围四周设有多个进水孔并套装有过滤套筒,长管顶部一段伸进雨水收集池内,导管底部连接有出水滤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止地面沉降变形的雨水收集渗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式污泥清理井包括井体和设于井体下的渗透过滤管道,所述雨水收集池的池底高于干式污泥清理井的井底,在所述井体内还设有排污管道和控制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恒盛园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恒盛园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0473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前预留于薄墙内的梁筋锚固套筒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排水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