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叶组导叶精铸模具的收缩率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04620.6 | 申请日: | 2014-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50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赵儒梁;海潮;王雷;郭涛;常涛岐;王琳;朱珍珠;马李朝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航空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4 | 分类号: | B22C9/0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蔡和平 |
地址: | 71002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叶组导叶精 铸模 收缩 设计 方法 | ||
1.一种多叶组导叶精铸模具的收缩率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假设参数
假设,一种多叶组导向叶片有K个叶片,上缘板和下缘板所在圆周的半径分别为R2和R1,上缘板和下缘板的宽度均为D,两叶片间的夹角为α,且(K-1)α<45°;
2)假定收缩方向
根据多叶组导向叶片的尺寸结构特征,假定多叶组导向叶片的收缩方向分为L方向、D方向和R方向,其中,L方向为上、下缘板的弧度方向,D方向为上、下缘板的宽度方向,R方向为叶片的长度方向;
3)收缩率大小的选定
根据实际生产过程中现场蜡料的特性,不同长度选用相对应的收缩率;
4)收缩率设定
在设计制作多叶组导叶精铸模具时,各方向上的收缩分别按以下方式设定:
D方向上:上、下缘板宽度方向上放大ψ4;
R方向上:叶身长度方向上放大ψ1,即R1变为(1+ψ1)R1,R2变为(1+ψ1)R2,叶片间的夹角α不变;
L方向上:放大之前使多叶组导向叶片的中心轴线与坐标轴Z轴重合,上缘板弧度方向上放大ψ2,下缘板弧度方向上放大ψ3;
设AB表示多叶组导向叶片的中心轴线,与坐标轴Z轴重合;A1B1表示R方向上放大后的多叶组导向叶片中的一个叶片;β表示A1B1方向上的叶片与多叶组导向叶片中心轴线的夹角;A1′B1′表示叶片A1B1在L方向上放大后的尺寸形状;计算下缘板A1点在L方向上放大后,从A1到A1′的偏置角度Δα1以及上缘板B1点在L方向上放大后,从B1到B1′的偏置角度Δα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叶组导叶精铸模具的收缩率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不同长度相对应的收缩率为:
叶片长度L=R2-R1,对应收缩率为ψ1;
上缘板弧长L2=KαR2,对应收缩率为ψ2;
下缘板弧长L1=KαR1,对应收缩率为ψ3;
上、下缘板宽度为D,对应收缩率为ψ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叶组导叶精铸模具的收缩率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计算和的具体方法是:
计算Δα1和Δα2,由
得
当K为奇数时,A1′B1′表示相邻AB的第一个叶片,则β=α
A1′B1′表示相邻AB的第N个叶片时,β=Nα
当K为偶数时,A1′B1′表示相邻AB的第N个叶片,则β=Nα-α/2
由公式(7)、(8)、(9)和(10)可得:
当ψ1=ψ2=ψ3时,即按整体统一的综合收缩率设定模具,Δα1=Δα2=0,这时叶片角度不会出现偏置;
当ψ2=ψ3时,Δα1=Δα2,所做模具的叶片长度等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航空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航空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0462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