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β-葡萄糖苷酶和β-葡萄糖苷酶突变体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03781.3 | 申请日: | 2014-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316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张东远;宗志友;高乐;王国坤;李晨;崔超;陈树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9/42 | 分类号: | C12N9/42;C12N15/56;C12N15/70;C12N1/21;C12R1/19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300308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葡萄糖苷酶 氨基酸序列 重组载体 突变体 复配 蛋白质 纤维素降解 热稳定性 宿主细胞 氨基酸 编码酶 水解率 降解 酶系 酶液 应用 | ||
1.一种组合物,其含有一种酶,其特征在于,所述酶具有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所述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在纤维素降解中提供降解的功能,所述酶为如下(a)或(b)的蛋白质:
(a)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b)在(a)中的氨基酸序列经过取代一个或几个氨基酸且具有葡萄糖苷酶活性的由(a)衍生的蛋白质:所述酶为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100位的甘氨酸被取代为脯氨酸,或者,所述酶为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172位的甘氨酸被取代为脯氨酸,或者,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325位的谷氨酰胺被取代为精氨酸,或者,SEQ ID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444位的苏氨酸被取代为赖氨酸,或者,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618位的天冬氨酸被取代为谷氨酰胺;或者,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629位的谷氨酸被取代为谷氨酰胺。
2.一种DNA分子,其特征在于,所述DNA分子编码如权利要求1的所述酶。
3.一种重组载体,其特征在于,其含有权利要求2所述的DNA分子和与所述DNA分子连接的用于表达的调节序列。
4.宿主细胞,其特征在于,所述宿主细胞含有权利要求2所述的DNA分子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组载体。
5.一种产生编码酶突变体的核苷酸序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从桧状青霉(Penicillium piceum)H16中克隆得到如SEQ ID NO:8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并将所述多核苷酸序列连接到用于表达的调节序列上,构建得到带有所述核苷酸序列的连接子,之后通过将所述连接子转化到宿主细胞中,得到含有SEQ ID NO:8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的重组载体;以及,
步骤二、利用突变引物,以步骤一得到的所述重组载体为模板,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进行循环延伸扩增得到带有编码酶突变体的核苷酸序列的PCR产物,之后通过将所述PCR产物转化到宿主细胞中,得到含有突变位点的重组载体,
所述突变引物包括:其中一条引物的碱基序列如SEQ ID NO:25所示,另一条引物的碱基序列如SEQ ID NO:26所示,SEQ ID NO:25的碱基序列与SEQ ID NO:26的碱基序列反向互补;或者,
其中一条引物的碱基序列如SEQ ID NO:27所示,另一条引物的碱基序列如SEQ ID NO:28所示,SEQ ID NO:27的碱基序列与SEQ ID NO:28的碱基序列反向互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产生编码酶突变体的核苷酸序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将所述PCR产物转化到宿主细胞中之前,还包括将所述PCR产物利用DpnI内切酶于温度37℃下处理3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0378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