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布式传感网络基于信任的态势数据融合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03129.1 | 申请日: | 2014-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10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方伟;聂益芳;刘帆;郑波;邓武;孙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24/08 | 分类号: | H04W24/08;H04W24/10;H04W84/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400065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布式 传感 网络 基于 信任 态势 数据 融合 方法 | ||
1.分布式传感网络基于信任的态势数据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01、确定事件的关联传感节点;
102、确定该事件的融合中心;
103、该事件的融合中心接收各关联传感节点检测到的事件发生状态,然后确认该事件是否发生,并调整关联传感节点可信度;
104、该事件的融合中心对各关联传感节点检测到的事件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即首先对各关联传感节点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进行第一次融合,得到融合中心的融合数值,并发送给基站;
105、基站接收各个融合中心的融合值,进行第二次融合,得到二次融合数值,检测融合中心一致性,发布最终融合数据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布式传感网络基于信任的态势数据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某事件的关联传感节点包括确定检测事件的传感节点与该事件的距离,如果距离在传感节点检测范围R内,则将此传感节点标记为该事件的关联传感节,所述距离为传感节点与该事件的位置两点之间的欧式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布式传感网络基于信任的态势数据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该事件的融合中心为以下任一方式之一
在事件检测范围内,寻找距离基站最近的三个传感节点作为该事件的融合中心;或者
在事件检测范围内,寻找检测事件信号最强的三个传感节点作为该事件的融合中心;或者
建网时则确定并分配好网络覆盖范围内的融合中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布式传感网络基于信任的态势数据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03所述确认该事件是否发生包括:融合中心对该事件的关联传感节点进行可信度筛选,再根据多数可信的关联传感节点的一致数据报告,来确认传感节点所报告事件实际上发生与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分布式传感网络基于信任的态势数据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数可信的关联传感节点的一致数据报告为最可信多数规则,即
其中,i∈N′,e∈E′,E′=[e1,e2...,ew′]为可能已发生的事件集,为对应的可能关联的传感节点集,N′e为对应于事件e的可能关联传感节点的数目;δie表示关联传感节点i检测到事件e是否发生的状态;θie∈[0,1]表示对当前事件e关联传感节点i的可信度;如果evente=1表示系统检测到事件发生,否则evente=0系统认为事件没有发生。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分布式传感网络基于信任的态势数据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数可信的关联传感节点的一致数据报告为普通多数规则,即
其中,i∈N′,e∈E′,E′=[e1,e2...,ew′]为可能已发生事件集,为对应的可能关联的传感节点集,δie表示关联传感节点i检测到事件e是否发生的状态,δie=1表示传感节点i检测到事件e发生,δie=0表示传感节点i检测到事件e未发生;为可能关联的传感节点集,N′e为对应于事件e的可能关联传感节点的数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布式传感网络基于信任的态势数据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03所述调整关联传感节点可信度包括:对于与系统检测结果一致的关联传感节点,可信度保持不变,而对于判决结果与方法判决结果不一致的关联传感节点,则将传感节点可信度减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邮电大学,未经重庆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0312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基于瘦AP的用户信息管理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