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淫羊藿苷具有高识别能力的印迹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03038.8 | 申请日: | 2014-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71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谭倪;贾晓鹤;程易;颜雪明;张稳;廖森;侯丹;杨雪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222/14 | 分类号: | C08F222/14;C08F220/56;C08J9/26;B01J20/26;B01J20/30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国防科技工业局专利中心 43102 | 代理人: | 冯青 |
地址: | 421001 湖南省衡阳***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淫羊藿 具有 识别 能力 印迹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印迹技术领域,是一种在合适的溶剂中,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通过非共价键作用形成复合物,然后加入交联剂及引发剂使聚合反应发生,再从生成的聚合物中去除模板分子即可得到与模板分子大小,形状,官能团完全互补的且具有三维孔穴的印迹材料,这种材料可应用于固液相提取分离。
背景技术
天然药物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一直是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淫羊藿属小檗科淫羊藿属植物,是我国应用历史最悠久、最广泛、最具开发潜力的中草药之一。淫羊藿的主要活性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淫羊藿苷便是其中的一种,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淫羊藿具有良好的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抗衰老、提高免疫力等药理作用。在中国药典中,淫羊藿苷被定义为淫羊藿的质量指标。长期以来,采用传统分离技术(溶剂浸提法、分馏法、水蒸气蒸馏法、吸附法等)从淫羊藿中提取分离淫羊藿苷具有低效、耗时、废料等不足,目前国内外报道的现代提取分离技术主要有:超声技术、大孔吸附树脂技术、超滤技术、酶工程技术、微波提取技术、半仿生提取法、离子液体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等,这些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淫羊藿苷的提取效率,但是其选择性较差,且不能用于微量物质的提纯。
为此,本项目利用现代分子印迹技术的专一识别性、高亲和性和高选择性等特点,将分子印迹技术应用于活性物质淫羊藿苷的提取与分离。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对淫羊藿苷具有高识别能力的印迹材料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对淫羊藿苷具有高识别能力的印迹材料(MIPs),其特征是:
(1)制备印迹材料所需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淫羊藿苷0.09-0.15%,丙烯酰胺0.02-0.11%,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22-2.99%,混合溶剂96.75-98.56%,偶氮二乙丁腈0.09-0.15%;
(2)最佳优化配比条件下(即淫羊藿苷0.12%、丙烯酰胺0.08%、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87%、混合溶剂96.81%及偶氮二乙丁腈0.12%)所得印迹材料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图见图1;
(3)同(2)条件所得印迹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见图2;
所述混合溶剂为甲醇与乙腈体积比3:1的混合液。
上述的一种对淫羊藿苷具有高识别能力的印迹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A、在反应釜中按质量百分比加入质量百分比为0.09-0.15%淫羊藿苷、0.02-0.11%丙烯酰胺及96.75-98.56%混合溶剂,室温下搅拌6小时后,再静置1小时,使其充分预聚合,得到预聚合混合液;
所述混合溶剂为甲醇-乙腈体积比3:1的混合液;
B、在预聚合混合液中分别加入质量百分比为1.22-2.99%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及0.09-0.15%偶氮二乙丁腈,超声脱气15分钟,再充入氮气30分钟,密封,置于70 ℃水浴中恒温反应24小时,得到印迹聚合物;
C、制备的印迹聚合物用体积比为7:3的甲醇及乙酸的混合溶液洗脱,直至洗脱液中检测不到模板分子淫羊藿苷,最后用甲醇洗掉多余的乙酸,洗脱好的印迹聚合物60 ℃真空干燥24小时后出料。
对淫羊藿苷具有高识别能力的印迹材料的合成反应原理如下:
(1)淫羊藿苷分子中含有羰基及羟基官能团,丙烯酰胺分子中含有胺基和羰基基团,当它们相互接触之后,依靠分子间氢键作用便能形成相应复合物(即超分子化合物);
(2)在引发剂偶氮二乙丁腈及交联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的作用下,70℃且氮气保护,上述复合物中丙烯酰胺上的双键便能发生加聚反应,得到含模板分子淫羊藿苷的聚合物;
(3)以体积比为7:3的甲醇及乙酸的混合溶液反复洗除上述聚合物中的淫羊藿苷,直至洗脱液中检测不到模板分子,最后用甲醇洗掉多余的乙酸,洗脱好的印迹聚合物即为与模板分子淫羊藿苷的大小,形状,官能团完全互补的且具有三维孔穴的印迹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华大学,未经南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030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弹性运动鞋中底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多功能管材转运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