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三腔胃肠管无效
申请号: | 201410602631.0 | 申请日: | 2014-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070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杨渝;田玉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玉川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廖元秋 |
地址: | 100195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胃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不借助辅助工具快速置管于小肠内,既能胃肠减压又能空肠营养的多功能三腔胃肠管。
技术背景
众所周知,经鼻腔插入的胃管、肠管的外径都不可能太大,腹部外科手术的术后胃肠减压和小肠内空肠营养要求同时置管对病人的痛苦非常大,肠管又要在胃镜或B超的辅助下置管,时间长、费用高。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0387314C和专利申请公开CN 103767880A所公布的发明技术对此类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改进。但是,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0387314C发明的液囊空肠导管;涉及一种向胃肠内输注液体的液囊空肠导管,其特征是有两个相互隔离的管腔,其中一个前端有液囊,其余管腔与液囊隔离;该方案没有解决胃肠减压的问题,胃肠减压要单独进行置管,其不足是胃管、空肠导管同时置管,整体变粗,鼻腔通过困难。专利申请公告号:CN 103767880A发明的气囊式双腔十二指肠或空肠营养管,在营养管的上头部设置营养液注入口,下部设开口,其特征是:在营养管上同时并联设置注气管,在注气管的上头部设置注气口,在注气管的下头部设置充气囊,使用时,用气囊式双腔十二指肠或空肠营养管在胃镜下放置入十二指肠或空肠后,在充气囊内注入一定量空气,可使营养管与十二指肠或空肠肠壁固定不随胃镜退出,胃镜退出后再将充气囊内气体抽出。该方案明确说明还需要借助胃镜进行肠道置管,时间长、费用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胃管、肠管在置管过程中造成患者痛苦大。费用高的问题,设计一种多功能三腔胃肠管,使用本发明痛苦小、费用低,不借助辅助工具可快速置管于小肠内,既能胃肠减压又能空肠营养。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功能三腔胃肠管,其特征在于,该胃肠管包括由轴向分隔成胃腔管、肠腔及球囊通腔管形成的整体管路,还包括设置在三腔管路的前端且与球囊通腔管连通的球囊,以及分别连接在三腔管路后端的胃管接口、肠管接口及球囊控制阀。
所述胃管壁的中部设置有多个通孔;肠管壁的前部设置有多个通孔。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多功能三腔胃肠管可实现在把管路置入胃内后,盐水充盈球囊,肠管部分通过胃肠的蠕动功能在球囊的重力作用下进入小肠内,时间短,不需要其它的辅助工具,过程无痛苦;胃肠减压和空肠营养可以同时进行,肠管部分也可作小肠造影。
2、患者的痛苦小,整体医疗费用降低;
3、制作工艺成熟,成本低;
4、可操作性强,医护人员易掌握,使用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装置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设计的一种多功能三腔胃肠管,如图1、2所示,主要包括由轴向分隔成胃腔管9、肠腔管4及球囊通腔管5形成的整体管路,还包括设置在三腔管路的前端且与球囊通腔管5连通的球囊7,以及分别连接在三腔管路后端的胃管接口1、肠管接口2及球囊控制阀3;胃管9的中部管壁开有多个孔8;肠管的前部管壁开有多个孔6。
本发明的各部分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功能说明如下:
医疗器械中胃管或肠管的参数有相应的国家标准,本实施例以16号胃肠管为例说明;三腔胃肠管主体长140cm,由硅橡胶或聚氨酯材料制成;总体直径5.33mm;壁厚1mm,其胃腔管9与肠腔管4的隔断厚度0.3‐0.5mm;球囊通腔管5附着在肠腔管4内壁上,内径1mm,壁厚0.5mm;整体有拉管机拉管制成;三腔胃肠管主体后端的胃管接口1、肠管接口2均为喇叭口,球囊通腔管5接口的球囊控制阀3为医学通用控制阀,三部分接口与三腔胃肠管主体注塑热压接而成。三腔胃肠管主体前端为半球形开口,球囊通腔5在距三腔胃肠管主体前端1.5cm处开口与附着在三腔胃肠管主体外壁上的球囊7联通,球囊长度3cm(材料为硅橡胶);肠腔管4壁上的开孔6距管主体前端5‐7cm,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mm,数量1‐3个;胃腔管9壁上的开孔8距管主体前端20cm处,形状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3mm,数量3‐6个;三腔胃肠管整体平滑,无毛刺。
上述两管的孔的位置、大小与数量根据临床的需求可有变化。
三腔胃肠管后端有胃管接口1、肠管接口2及控制球囊的阀3要依据临床中不同连接件的不同形状有所变化,要求密闭连接。
球囊7在三腔胃肠管的前端,与球囊通腔5和球囊控制阀3形成密闭空间,可以注入气体或液体,球囊7由阀3控制大小,且能回缩至原来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玉川,未经田玉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026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