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层火驱开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01845.6 | 申请日: | 2014-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053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高飞;龚姚进;胡士清;李艳;宋杨;苏磊;何慧卓;吴迪楠;宫宇宁;李迎环;杨光璐;刘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43 | 分类号: | E21B43/24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李永强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层 开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石油开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层火驱开采方法。
背景技术
火烧油层又称为地下燃烧或层内燃烧,亦称火驱开采法。火驱就是利用地层原油中的重质组分作为燃料,利用空气或富氧气体作为助燃剂,采取自燃和人工点火等方法使油层温度达到原油燃点,并连续注入助燃剂,使油层原油持续燃烧,燃烧反应产生大量的热,加热油层,使得油层温度上升至600~700℃,重质组分在高温下裂解,进而重油裂解生成的轻质油、燃烧生成的气体以及水蒸汽用于驱动原油向生产井流动,并从生产井采出。
针对火烧油层技术研究,取得了一些相应的成果。例如,在中国专利申请第201020169117.X号中公开了一种通过控制火烧注气速度开采厚层块状稠油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注气井内设分段注气管柱,该管柱由封闭管柱和开有射孔的管柱组成,该装置通过动态分段式调整单井注气速度,来达到提高稠油采收率的目的。
另外,在中国专利申请第201210244366.4号中提出了在稠油油藏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后期转火驱开采的方法。该方法在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的蒸汽腔扩展阶段,当相邻的注采井对的蒸汽腔聚并后,利用中间注采井对的注气井注入空气点火,该井对的生产井和左右两个相邻井对的生产井生产,左右两个相邻井对的注气井转为火驱的排风井;该开采方法可以利用高温火驱前缘,有效驱扫相邻SAGD井对中间的油层下部的剩余储量,规避常规SAGD或气体辅助SAGD后期的汽窜,延长SAGD生产时间,显著提高采收率。
上述几种火驱开采方法所开采的油层厚度以小于38m的层状稠油油藏为主,这是因为现有的火驱开采方法都是自油层底部射孔,并利用火线超覆特性,逐渐向油层顶部燃烧的一种开采方式,这就使得在使用上述方法开采油层厚度大于38米的油层时会存在油层底部燃烧不完全,火驱波及体积小的问题,进而导致开采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一种油层火驱开采方法,以能够开采油层厚度大于38米的大厚度油层时具有较好的开采效果。
本申请提供一种油层火驱开采方法,其用于开采厚度大于25米的大厚度油层,所述油层火驱开采方法包括:
将待开采油层划分为至少两个沿重力方向层叠分布的具有预设厚度的子油层,所述待开采油层的厚度大于25米,所述预设厚度大于8米且小于25米;
由注气井注气点火沿重力方向依次开采每个所述子油层并由生产井将原油开采出来。
优选的,每个所述子油层中,单层的水平分布面积占所述待开采油层水平含油面积比例均大于80%、油层厚度连通系数均大于70%、渗透率级差均小于8以及孔隙度差值均小于10%;相邻两个所述子油层之间的隔层水平发育面积占所述待开采油层水平含油面积比例大于65%。
优选的,所述点火方式采用电点火点火方式,点火温度大于500摄氏度。
优选的,所述子油层的厚度小于且等于10米时,该子油层对应的所述注气井上的射孔段长度不低于该子油层的厚度;所述子油层的厚度大于10米且小于等于15米时,该子油层对应的所述注气井上的射孔段长度为该子油层厚度的2/3;所述子油层的厚度大于15米时,该子油层对应的所述注气井上的射孔段长度为该子油层厚度的1/2。
优选的,所述子油层的厚度大于10米时,该子油层所对应的所述注气井上的射孔段靠近该子油层的下部。
优选的,每个所述子油层对应所述生产井上的射孔段长度为该子油层厚度的3/4,且,所述生产井上的各个射孔段靠近其所对应的所述子油层的下部。
优选的,每个所述子油层的开采初期注气强度均为300标准立方米每米厚度油层每天,每个所述子油层的注气强度逐月递增。
优选的,所述子油层每月的注气强度增量为100标准立方米每米厚度油层每天;当注气强度到达2000标准立方米每米厚度油层每天时,所述子油层采用恒速注气。
优选的,所述生产井内,当连续5天测得尾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低于18%且氧气含量不低于3%时,则关闭所述生产井。
优选的,所述待开采油层的开采条件还包括:单层厚度大于8米,剩余油饱和度大于0.4,孔隙度大于0.2,渗透率大于250毫达西,50摄氏度脱气原油粘度小于5000毫帕秒;所述待开采油层的深度小于2000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018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缆接触气候保护装置
- 下一篇:增强三维地震解释中的平点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