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污染场地原位水土快速修复的真空管井降水及回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00772.9 | 申请日: | 2014-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582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许丽萍;李韬;王蓉;夏群;冯凯;沈婷婷;叶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10 | 分类号: | E02D19/10;E02D3/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4 | 代理人: | 徐小蓉 |
地址: | 20003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染 场地 原位 水土 快速 修复 真空 管井 降水 方法 | ||
1.一种污染场地原位水土快速修复的真空管井降水及回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确定场地受污染区域的范围;在所述受污染区域内设置至少一座降水管井,在所述降水管井内设置真空泵抽气系统、潜水泵抽水系统以及药剂注入管;在所述受污染区域内设置至少一座回灌井,所述回灌井经回灌管与所述降水管井内的所述潜水泵抽水系统相连接;启动所述真空泵抽气系统在所述降水管井内抽气,使土体内污染水流入所述降水管井中;向所述药剂注入管持续加入修复药剂,与进入所述降水管井中的污染水发生反应;待满足所述修复药剂反应时间后,启动所述潜水泵抽水系统进行抽水,并将抽出的水经所述回灌管输送至所述回灌井中;所述回灌井中的水重新渗透入土体中,所述降水井管中持续抽水、注药,如此反复,待水土取样检测达标后,修复结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染场地原位水土快速修复的真空管井降水及回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污染区域外设置有隔水帷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染场地原位水土快速修复的真空管井降水及回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水管井由外管以及置于所述外管中的内管构成,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之间构成真空腔;所述真空泵抽气系统由位于所述真空腔中的真空管、位于所述外管管顶的密封盖以及位于地面的真空泵构成;所述潜水泵抽水系统由位于所述内管中的潜水泵以及与所述回灌井连接的所述回灌管构成;所述药剂注入管位于所述真空腔中,并与位于地面的药剂注入泵连接;其中,所述外管的管壁可透水、管顶和管底封闭,所述内管的管壁密封、管顶和管底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污染场地原位水土快速修复的真空管井降水及回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剂注入管的管身上均布有小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染场地原位水土快速修复的真空管井降水及回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灌井管身为全透水的钢管,所述钢管外壁上缠绕有滤网,所述钢管与土体之间填充有石英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染场地原位水土快速修复的真空管井降水及回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灌井与所述降水管井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所述降水管井的降水作用半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染场地原位水土快速修复的真空管井降水及回灌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受污染区域呈长宽比大于5:1的条带状时,所述降水管井沿所述受污染区域的长度方向呈线状间隔布设。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染场地原位水土快速修复的真空管井降水及回灌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受污染区域呈长宽比不大于5:1的面状时,所述降水管井呈环形布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0077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