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滋养功效的樱花嫩肤乳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599570.7 | 申请日: | 2014-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163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 发明(设计)人: | 郁丁丁 | 申请(专利权)人: | 郁丁丁 |
| 主分类号: | A61K8/99 | 分类号: | A61K8/99;A61K8/97;A61Q1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05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滋养 功效 樱花 嫩肤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护肤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滋养功效的樱花嫩肤乳。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美容护肤化妆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向“天然化、营养化、疗效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各种美容护肤化妆品中大多数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如铅、汞等有毒有害物质,这些护肤品容易引起人们皮肤过敏,对人体器官和功能造成损伤。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皮肤专家就发现,在护肤品中添加各种天然原料,对肌肤有很好的滋养作用,且无毒副作用,特别是从植物中提取有效成分添加到护肤品中更具显著成效,因此研制一种利用从植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制成对人体皮肤具有营养和保护作用的美容护肤化妆品就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故,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滋养功效的樱花嫩肤乳。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滋养功效的樱花嫩肤乳,由下列质量份原料制成:
樱花提取液0.5-0.8份;
海藻萃取液0.05-0.1份;
小麦胚芽油0.05-0.1份;
坚果籽油0.5-0.8份;
丙三醇0.5-0.8份;
橄榄油2-5份;
乳油木果脂0.5-0.8份;
芦荟提取液2-8份;
黄原胶0.05-0.08份;
玻尿酸钠0.5-0.8份;
丁二醇8-10份;
水10-20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樱花提取液的制备工艺为:取樱花花瓣,加入2-3倍量20%-40%乙醇回流提取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滤过,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的1.0-1.25的稠膏,再加1-2倍量水,沉淀,去上层清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的1.02-1.05的浓缩液即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海藻萃取液的制备工艺为:取海藻打浆,得海藻浆液,加入3-5倍量20%-40%乙醇,超声波提取三次,每次20分钟,抽滤,离心,减压回收乙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2-1.05的浓缩液即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芦荟提取液的制备工艺为:取芦荟去皮打浆,得到芦荟浆液,加入2-3倍量20%-30%乙醇,超声波提取2次,每次30分钟,抽滤,离心,减压回收乙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3-1.06的浓缩液即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其具体制备步骤为:将上述配方量的樱花提取液、海藻萃取液、小麦胚芽油、坚果籽油、丙三醇、橄榄油、乳油木果脂、芦荟提取液、黄原胶、玻尿酸钠、丁二醇投入到油相锅中升温到85°得到A相物,所述A相物与睡混合搅拌,均质10-15分钟,搅拌保温30-60分钟,得嫩肤乳。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为:本发明通过采用樱花提取液、海藻萃取液、小麦胚芽油、坚果籽油、乳油木果脂、芦荟提取液和玻尿酸钠,具有良好的补水保湿功效,对于干燥的皮肤,长期使用后,皮肤状况能够得到有效改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施的一种具有滋养功效的樱花嫩肤乳,由下列质量份原料制成:
樱花提取液0.5份;
海藻萃取液0.05份;
小麦胚芽油0.05份;
坚果籽油0.5份;
丙三醇0.5份;
橄榄油2份;
乳油木果脂0.5份;
芦荟提取液2份;
黄原胶0.05份;
玻尿酸钠0.5份;
丁二醇8份;
水10份。
樱花提取液的制备工艺为:取樱花花瓣,加入2倍量20%乙醇回流提取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滤过,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的1.0的稠膏,再加1倍量水,沉淀,去上层清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的1.02的浓缩液即得。
海藻萃取液的制备工艺为:取海藻打浆,得海藻浆液,加入3倍量20%乙醇,超声波提取三次,每次20分钟,抽滤,离心,减压回收乙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2的浓缩液即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郁丁丁,未经郁丁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995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