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节高度的LCD显示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99456.4 | 申请日: | 2014-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61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周天毫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速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35 | 分类号: | G09F9/35;F16M11/28;G06F1/16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129 江苏省苏州市高***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高度 lcd 显示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LCD显示器,尤其涉及一种高度可调节的LCD显示器。
背景技术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显示器,即液晶显示器,为一种平面超薄的显示设备,它由一定数量的彩色或黑白像素组成,放置于光源或者反射面前方。由于其具有机身薄,节省空间,省电,低辐射,画面柔和的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在各领域。
目前应用于电脑的LCD 显示器需要通过安装架安装在桌面上,但是,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显示器支架,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不能调节高度,在办公桌或者书桌高度固定的情况下,不同人群的高度不一致,如果不能调节高度,就不能选择一个舒服的角度办公。所以一种可调节高度的LCD显示器是很有市场前景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调节高度的LCD显示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LCD显示器,包括LCD显示器本体和支撑本体的底座,所述本体的下方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内壁的一侧为齿状,且连接柱插入底座上的支撑柱,所述连接柱内壁啮合一齿轮,所述支撑柱的后端开有开口,一传动轴穿过开口与齿轮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前端侧壁上还设置有与齿轮形状相同的凹槽,所述凹槽的深度小于齿轮的厚度。
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高度的LCD显示器,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连接一把手,把手通过传动轴带动齿轮旋转。
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高度的LCD显示器,所述连接柱的外侧通过滑轨与支撑柱连接。
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高度的LCD显示器,所述支撑柱内还设置有支撑传动轴的支撑台。
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高度的LCD显示器,所述底座与支撑柱一体成型。
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高度的LCD显示器,所述连接柱内壁的另一侧也为齿状,通过多个齿轮与传动轴连接。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LCD显示器结构简单,易于大规模的制作,通过传动轴带动齿轮旋转,从而带动连接柱的上下移动,方便快捷的实现LCD显示器的高度调节,非常适于办公桌上电脑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后视图。
图3是本发明内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底座,2、连接柱,3、支撑柱,4、齿轮,5、开口,6、传动轴,7、凹槽,8、把手,9、滑轨,10、支撑台,11、显示器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中提到的前端是指有图像显示的一端,有图像显示的一端的背后即为后端。
如图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可调节高度的LCD显示器,包括LCD显示器本体11和支撑本体的底座1,所述本体的下方设置有连接柱2,所述连接柱2内壁的一侧为齿状,且连接柱2插入底座1上的支撑柱3,所述连接柱2内壁啮合一齿轮4,所述支撑柱3的后端开有开口5,一传动轴6穿过开口5与齿轮4连接,所述支撑柱3的前端侧壁上还设置有与齿轮4形状相同的凹槽7,所述凹槽7的深度小于齿轮4的厚度。
所述传动轴6的另一端连接一把手8,把手8通过传动轴6带动齿轮4旋转。所述连接柱2的外侧通过滑轨9与支撑柱3连接。所述支撑柱3内还设置有支撑传动轴6的支撑台10。所述底座1与支撑柱3一体成型。所述连接柱2内壁的另一侧也为齿状(未示出),通过多个齿轮(未示出)与传动轴6连接。
把手8方便手动操作转动轴6,从而带动齿轮4的旋转;滑轨9可以减小连接柱2与支撑柱3之间的摩擦,使得连接柱2的上下移动更加顺畅;支撑台10,支撑传动轴6,避免传动轴6因为受压超过限度而发生断裂;底座1与支撑柱3一体成型更加稳定;连接柱2内壁的另一侧也为齿状,通过多个齿轮与传动轴6连接,增加上下移动的稳定性。
本发明在未使用时,齿轮4一部分在凹槽7内,一部分与连接柱2啮合,使用时,将齿轮4向外拔出,然后顺时针转动传动轴6,转动轴6带动齿轮4旋转,由于齿轮4与连接柱2内壁啮合,因此会带动连接柱2上升,当上升至需要的高度,将齿轮4推入凹槽7内即可卡合,下降则逆时针转动传动轴。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速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速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994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工位嵌线机用嵌线模具
- 下一篇:一种伺服电机定子冲片叠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