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换挡操纵机构的操纵杆位置检具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597549.3 | 申请日: | 2014-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799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 发明(设计)人: | 胡柯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佳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5/00 | 分类号: | G01B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裴娜 |
| 地址: | 400052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换挡 操纵 机构 操纵杆 位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装,特别涉及一种换挡操纵机构的检测工装。
背景技术
换挡操纵机构的包括换挡杆组件、选档臂组件和支座组件等。其中换挡杆组件的高度和换挡时的换挡杆组件的偏摆位置是决定换挡操作机构操作方便性及操作性能的重要参数,因此在制造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检测。
然而由于换挡操纵杆在不同挡位位置不同,使得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一种能快速的对换挡操纵杆在不同档位时位置进行检测的工具。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挡操纵机构的操纵杆位置检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快速的检测出换挡操纵杆在不同档位位置是否正确的问题。
本发明换挡操纵机构的操纵杆位置检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其垂直的支撑板和两颗定位销,还包括检测操纵杆在不同档位偏摆位置的位置检测板和用以将操作杆固定在空挡位置的对中板,所述对中板上设置有与操作杆配合的U形卡槽,所述位置检测板上设置有与操纵杆在换挡时移动轨迹相符的基准定位槽;所述位置检测板固定在支撑板上,所述对中板插装在支撑板上并与支撑板滑动配合。
进一步,本换挡操纵机构的操纵杆位置检具还包括用以检测操作机构的安装孔位置的测量杆,所述测量杆由定位段和测量段组成,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测量杆的定位段滑动插接配合的定位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换挡操纵机构的操纵杆位置检具,检测时将换挡操纵机构放置在底板上,通过两颗定位销插入换挡操纵机构的支座体上的安装孔中,然后将操纵杆转动至空挡位置,然后将对中板插装在支撑板上,若操纵杆和对中板的U形卡槽不发生干涉,则证明操纵杆在空挡位置正确;然后再将操纵杆依次摆动至各档位,若操纵杆与基准定位槽不发生干涉,且通过塞尺检测操纵杆和基准定位槽之间的间隙在规定范围内,则证明操纵杆在各档位位置正确,反之则证明其位置错误,通过本检具检测操纵杆位置,操作方便,检测工作效率高。
2、本发明换挡操纵机构的操纵杆位置检具,将测量杆从换挡操纵机构的支座体上其余安装孔中向下插入底板上的定位孔,若在插入过程中测量段不与支座体上的安装孔发生干涉,则证明支座体上各安装孔位置正确,反之则证明安装孔位置错误,因此本检具能快速的对换挡操纵机构的安装孔位置进行检测,检测项目更全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挡操纵机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换挡操纵机构的操纵杆位置检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位置检测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换挡操纵机构的操纵杆位置检具,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其垂直的支撑板2和两颗定位销3,还包括检测操纵杆4在不同档位偏摆位置的位置检测板5和用以将操作杆固定在空挡位置的对中板6,所述对中板上设置有与操作杆配合的U形卡槽7,所述位置检测板上设置有与操纵杆在换挡时移动轨迹相符的基准定位槽8;所述位置检测板固定在支撑板上,所述对中板插装在支撑板上并与支撑板滑动配合。
检测时将换挡操纵机构放置在底板上,通过两颗定位销插入换挡操纵机构的支座体9上的安装孔10中,然后将操纵杆转动至空挡位置,然后将对中板插装在支撑板上,若操纵杆和对中板的U形卡槽不发生干涉,则证明操纵杆在空挡位置正确;然后再将操纵杆依次摆动至各档位,若操纵杆与基准定位槽不发生干涉,且通过塞尺检测操纵杆和基准定位槽之间的间隙在规定范围内,则证明操纵杆在各档位位置正确,反之则证明其位置错误,通过本检具检测操纵杆位置,操作方便,检测工作效率高。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改进,本换挡操纵机构的操纵杆位置检具还包括用以检测操作机构的安装孔位置的测量杆11,所述测量杆由定位段111和测量段112组成,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测量杆的定位段滑动插接配合的定位孔12。将测量杆从换挡操纵机构的支座体上其余安装孔中向下插入底板上的定位孔,若在插入过程中测量段不与支座体上的安装孔发生干涉,则证明支座体上各安装孔位置正确,反之则证明安装孔位置错误,因此本检具能快速的对换挡操纵机构的安装孔位置进行检测,检测项目更全面。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佳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佳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975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