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巷道气动移动式支护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97318.2 | 申请日: | 2014-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145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雷彦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文川 |
主分类号: | E21D23/04 | 分类号: | E21D23/04;E21D23/16;E21D23/03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刘洪勋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巷道 气动 移动式 支护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巷道支护,特别是一种巷道气动移动式支护。
背景技术
临时支护是掘进巷道施工中的一项重要施工工序。目前采用的临时支护形式主要是前探梁的形式,即先将吊环拧在最前排顶部锚杆上,然后将前探支护梁(一般为2寸钢管)穿在吊环内,再用小杆、道木接顶背实。临时支护作业为纯人工操作。不仅作业时间长(支护时间约30-40分钟),支护强度低,基本无初撑力,而且钻装完锚杆后,还要人工拆卸整个支护,费时费力,因此有必要研制一套普掘迎头机械化临时支护装置,提高自临时支护至吊挂支护网阶段的安全性和效率,实现机械化一次性支护,使得施工人员可以安全、连续地钻装锚杆,缩短临时支护时间,提高掘进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巷道气动移动式支护,该支护占用空间极小,方便在巷道内移动运送,能够提高支护强度及可靠性,支护作业过程省时省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巷道气动移动式支护,包括底座和两排固定拱形梁,所述两排固定拱形梁之间通过平行设置的第一直杆连接;每排所述固定拱形梁的两端分别铰接有左活动拱形梁和右活动拱形梁;两排左活动拱形梁之间以及两排右活动拱形梁之间通过第二直杆连接;所述底座上固定有一条底梁,所述底梁的左右两端分别铰接有第一左支撑杆和第一右支撑杆,第一左支撑杆通过销轴连接第二左支撑杆,第一右支撑杆通过销轴连接第二右支撑杆,在所述第二直杆上设有铰座,第二左支撑杆远离第一左支撑杆的一端以及第二右支撑杆远离第一右支撑杆的一端均通过销轴连接在邻近的所述铰座上;在所述底梁上还设有气缸和主支撑机构,所述气缸上的活塞杆与主支撑机构连接,所述主支撑机构顶部与固定拱形梁下侧连接,当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后可带动主支撑机构升起。第一、二直杆以及两排左右活动拱形梁、固定拱形梁可形成完整的支护网,在主支撑机构与各支撑杆的支撑下顶靠在巷道穹顶。
优选地,所述主支撑机构包括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支撑顶梁以及底梁导轨,所述底梁导轨设在所述底梁上,所述底梁导轨的左端内侧铰接第三支撑杆,所述底梁导轨内还设有一个气缸座,所述气缸座与所述底梁导轨滑动配合,所述气缸底部铰接在所述气缸座上,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的端部设有销孔,并通过销轴铰接一个铰座,铰座底部固定连接有一个连接块,连接块固定在所述第三支撑杆靠近中部的位置上,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一端套设在气缸座上,所述第四支撑杆与所述第三支撑杆异面设置,并通过一个销轴将所述第三支撑杆与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中部铰接在一起,所述支撑顶梁设于所述第三支撑杆与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上方,所述支撑顶梁内嵌设有顶梁导轨,顶梁导轨左端内侧与所述第四支撑杆远离所述气缸座的一端铰接在一起,所述顶梁导轨内横向设有辊轴,所述第三支撑杆远离所述底梁的一端套设在所述辊轴上;所述支撑顶梁的两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拱形梁的下侧上。气缸推杆伸出后拉动第三支撑杆进而带动第四支撑杆和支撑顶梁上升将拱形梁撑起,连接在第二直杆上的各支撑杆以及活动拱形梁也会随之完全展开。铰座底部固定连接的连接块,增强了气缸活塞杆上连接的铰座旋转的灵活性。
优选地,所述第二左支撑杆和所述第二右支撑杆均由固定杆和嵌套在固定杆中的伸缩杆两部分组成,所述固定杆远离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左支撑杆或所述第一右支撑杆通过一销轴铰接,所述伸缩杆远离所述固定杆的一端通过一销轴与所述第二直杆上的铰座连接。由于采用可伸缩杆的结构,支护在收拢状态下伸缩杆会缩进固定杆内,减小了支护占用的空间。
优选地,所述第二直杆上的铰座的底部通过一条锁链与所述底梁的端部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当支护在运动过程中,锁链可以防止活动拱形梁以及支撑杆因自身重力自动展开,进而避免其与周围环境发生磕碰。
优选地,所述第一直杆的两端设有第一可伸缩短杆,所述第二直杆的两端设有第二可伸缩短杆。由于工作环境不同,巷道穹顶断面大小也不完全一样,在某些断面较大处可以将伸缩短杆伸出支撑在断面上,提高了支护对大小不同工作断面的适应性。
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由于煤矿巷道为易燃易爆环境,采用气缸作为动力源,避免了电力动力源在煤矿巷道内电打火及漏电的问题,施工作业过程安全可靠。
(2)支护的侧支撑机构包括多跟相互铰接的支撑杆,支护网主体含有两根可转动的活动拱形梁,主支撑机构中第三、四支撑杆可灵活升起或降低,支护在巷道内移动运送过程中,上述各机构均可以收拢、聚合、折叠或降低,大幅节约了占地空间,方便在狭小的巷道内使用,特别是便于单轨气动吊车运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文川,未经周文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973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通信购物装置的购物腕表
- 下一篇:快速掘进超前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