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分布式电源的主动配电网保护方案制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97148.8 | 申请日: | 2014-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615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杨国生;周泽昕;王兴国;杜丁香;李仲青;王晓阳;王文焕;姜宪国;管益斌;朱卫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江苏省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06 | 分类号: | 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布式 电源 主动 配电网 保护 方案 制定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分布式电源的主动配电网保护方案制定方法,该制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确定被保护线路的类型;II、配置所述被保护线路及其上下级线路的主保护和后备保护;III、配置总后备保护;IV、判断保护二次设备及通讯是否良好,若良好则进入步骤V,否则进入步骤VII;V、确定所述主保护和所述后备保护的配合关系;VI、确定所述总后备保护分别与所述主保护和所述后备保护之间关系的配合关系;VII、处理所述二次设备及其通讯的异常问题。该方法通过改进和发展传统的阶段式保护,结合快速发展的控制、信息及通讯技术,通过强化主保护和灵活配置后备保护的策略,从而实现适用于含分布式电源的主动配电网保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电网继电保护技术领域的方法,具体讲涉及一种含分布式电源的主动配电网保护方案制定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用户侧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配电网供电半径趋小,线路保护定值在选择性和灵敏性上的也越发难以协调,线路保护也需与时俱进的结合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等的发展,从配置方式和整定策略进行创新,4G无线等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给配电网继电保护带来了契机。
对于含分布式电源(DG)的配电系统,由于其电源出力的随机性,将导致传统电流保护的定值难以整定。为保证其可靠性,传统保护配置不得不按照最严酷的情况进行配置和整定,为了保证其选择性,牺牲了后备保护的快速性和灵敏性;且传统后备保护仅利用本地信息并考虑现后备功能的构成模式,在解决适应多变的网络拓扑和运行方式问题方面已经捉襟见肘,考虑到分布式电源出力的随机性,传统后备保护已无法满足要求,甚至在系统崩溃中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含分布式电源的主动配电网保护方案制定方法。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含分布式电源的主动配电网保护方案制定方法。
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解决方案为:
一种含分布式电源的主动配电网保护方案制定方法,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制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确定被保护线路的类型;
II、配置所述被保护线路及其上下级线路的主保护和后备保护;
III、配置总后备保护;
IV、判断保护二次设备及通讯是否良好,若良好则进入步骤V,否则进入步骤VII;
V、确定所述主保护和所述后备保护的配合关系;
VI、确定所述总后备保护分别与所述主保护和所述后备保护之间关系的配合关系;
VII、处理所述二次设备及其通讯的异常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I中,所述被保护线路的类型包括单端电源型支路、环网型的支路和含分布式电源的支路。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II中,若所述被保护线路为单端电源型支路,本回线路的所述主保护和相邻下级线路的后备保护采用距离保护、电流速断保护或基于光纤、导引线和无线的纵联保护;
所述本回线路的所述后备保护采用阶段式距离保护或阶段式电流保护。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II中,若所述被保护线路为环网型的支路,本回线路的所述主保护和相邻下级线路的后备保护采用距离保护或基于光纤、导引线和无线的纵联保护作为;
所述本回线路的所述后备保护采用阶段式距离保护或阶段式电流保护。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II中,若所述被保护线路为含分布式电源的支路,所述主保护和相邻下级线路的后备保护采用距离保护或基于光纤、导引线和无线的纵联保护;
所述本回线路的所述后备保护采用阶段式距离保护或阶段式电流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江苏省电力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江苏省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971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摄像装置、半导体装置及摄像单元
- 下一篇:非圆形的可变形膜组件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