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锅炉监控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96900.7 | 申请日: | 2014-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8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方媛;朱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中科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H04L2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3100 云南省玉溪***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锅炉 监控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锅炉监控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在各个领域进行智能化改造,能够提高生产、管理效率。其中,基于物联网技术开发的锅炉安全预警系统能够在故障、事故发生之前进行预警和报警,通知工作人员自动或手动地确定警情并执行排除安全隐患操作,有利于降低发生危险事故的风险,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减缓水中溶解氧对锅炉的氧腐蚀的危害,在给水泵对锅炉供水之前,通过除氧器对水进行除氧操作,除去溶解于水中的氧气及其他气体,防止和降低锅炉给水管、省煤器和其他附属设备的腐蚀。
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过程中,至少发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当锅炉中的除氧器的除氧强度较弱或者除氧器故障的情况下,从给水泵中输入锅炉的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过高,使得锅炉给水管、省煤器和其他附属设备遭受氧腐蚀,锅炉组成设备的内壁强度不达标,大幅度缩减锅炉的使用寿命,甚至常常发生安全事故。
综上,现有技术存在锅炉除氧效果差进而易引发安全事故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锅炉监控方法及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锅炉除氧效果差进而易引发安全事故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锅炉监控方法,应用于一锅炉监控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在对锅炉给水进行首次除氧操作之后,检测首次除氧操作后的锅炉给水中的首次溶氧量;当所述首次溶氧量小于限定溶氧量时,控制所述首次除氧操作后的锅炉给水直接输送至给水泵;当所述首次溶氧量不小于所述限定溶氧量时,对所述首次除氧操作后的锅炉给水进行二次除氧操作,控制二次除氧操作后的锅炉给水输送至所述给水泵。
可选的,在所述对所述首次除氧操作后的锅炉给水进行二次除氧操作之后,控制二次除氧操作后的锅炉给水输送至所述给水泵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所述二次除氧操作后的锅炉给水中的二次溶氧量,存储并显示所述二次溶氧量。
可选的,在所述检测所述二次除氧操作后的锅炉给水中的二次溶氧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二次溶氧量不小于所述限定溶氧量时,生成一报警信息。
可选的,所述首次除氧操作和所述二次除氧操作具体为:加热除氧操作、真空除氧操作、解析除氧操作、化学除氧操作和/或电化学除氧操作。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锅炉监控装置,所述锅炉监控装置包括:给水泵;存储器,用于存储限定溶氧量;首次除氧器,用于对锅炉给水进行首次除氧操作;第一氧气传感器,用于检测首次除氧操作后的锅炉给水中的首次溶氧量;控制器,用于当所述首次溶氧量小于限定溶氧量时,控制所述首次除氧操作后的锅炉给水直接输送至给水泵;当所述首次溶氧量不小于所述限定溶氧量时,控制所述首次除氧操作后的锅炉给水输送至二次除氧器;所述二次除氧器,用于对所述首次除氧操作后的锅炉给水进行二次除氧操作;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二次除氧操作后的锅炉给水输送至给水泵。
可选的,所述锅炉监控装置还包括:第二氧气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二次除氧操作后的锅炉给水中的二次溶氧量;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二次溶氧量;显示器,用于显示所述二次溶氧量。
可选的,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当所述二次溶氧量不小于所述限定溶氧量时,生成一报警信息。
可选的,所述首次除氧器和所述二次除氧器进行加热除氧操作、真空除氧操作、解析除氧操作、化学除氧操作和/或电化学除氧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中科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云南中科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969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