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制直埋防腐管道及安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96291.5 | 申请日: | 2014-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73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居山;赖贞澄;王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朗格斯特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8/04 | 分类号: | F16L58/04;F16L58/1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23118 | 代理人: | 陈晓光 |
地址: | 150047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 防腐 管道 安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制直埋防腐管道及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在自来水、排水、天然气、油品、化学液体等输送采用的各类防腐管道均不具有智能监控功能,导致管道泄漏后,无从知晓准确的泄漏点,液体泄漏造成的损十分巨大,停产损失更是不可估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直埋防腐管道及安装方法,解决管道泄漏提前发现、提前介入维修的问题,减少损失,有计划的调整管道使用,使损失投入在最低限度。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预制直埋防腐管道,其组成包括:工作管,所述的工作管的管道外壁上粘贴安装有2根扁平的报警电缆带,所述的报警电缆带上具有凹槽,所述的凹槽内镶嵌有报警线,所述的报警线和所述的工作管表面涂刷有防腐材料层或缠绕聚乙烯防腐层。
所述的预制直埋防腐管道,所述的聚乙烯防腐层为聚乙烯缠绕板带。
一种权利要求1-2所述的预制直埋防腐管道的安装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工作管的外壁上粘贴安装扁平的报警电缆带,在所述的报警电缆带上的凹槽内镶嵌报警线,每根工作管上等距离安装两根报警线缆和所述的报警线,然后在所述的报警线和所述的工作管表面涂刷防腐材料或缠绕聚乙烯防腐层,当所述的工作管敷设时,在所述的工作管对口连接结束后,将两根所述的工作管上的所述的报警线进行等距离连接,然后在所述的工作管连接口涂刷防腐材料或缠绕焊接聚乙烯缠绕板带,即可完成安装。
有益效果:
1. 本发明报警缆线可安装在任何有防腐层或与土壤有隔绝层的管道上,无论是工作管、水管、塑料管、玻璃工作管等等均可安装。安装后需要在缆线和工作管外面制作防腐和水分隔绝层。与原有管道对比,具备了智能监控功能,使管道具备了防腐,延长了管道的敷设使用寿命。
2. 本发明的报警线安装在报警电缆带上的凹槽内,铺设过程快捷方便,能够保证报警的安装牢固,在报警线和工作管表面涂刷有防腐材料层或缠绕聚乙烯防腐层,能够有效地防止工作管、报警线被腐蚀,
3. 本发明安装后的管道,报警线是完全连接导通的,在几千米距离安装信号传送装置,信号传送装置与中央控制主机相连接,即可完成智能预制直埋防腐管道的敷设安装工作。
4. 本发明使用智能预制直埋防腐管道由于在工作管即管道表面装置了报警线,在管道出现微渗漏的状态时,即可立刻检测到,并通过报警线将泄漏点的信号传送到中央控制室,中央控制室经过主机测算,即可准确的指明管道泄漏地点,并自动发出维修通知指令,管道维护使用单位能够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维修维护,使事故在萌芽状态就得到排除,大大减少了事故损失。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的俯视图。
附图3是附图2的左视图。
附图4是本发明的报警线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预制直埋防腐管道,其组成包括:工作管4,所述的工作管的管道外壁上粘贴安装有2根扁平的报警电缆带,2,所述的报警电缆带上具有凹槽,所述的凹槽内镶嵌有报警线3,所述的报警线和所述的工作管表面涂刷有防腐材料层或缠绕聚乙烯防腐层1。
实施例2:
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预制直埋防腐管道,所述的聚乙烯防腐层为聚乙烯缠绕板带。
实施例3:
一种权利要求1-2所述的预制直埋防腐管道的安装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工作管的外壁上粘贴安装扁平的报警电缆带,在所述的报警电缆带上的凹槽内镶嵌报警线,每根工作管上等距离安装两根报警线缆和所述的报警线,然后在所述的报警线和所述的工作管表面涂刷防腐材料或缠绕聚乙烯防腐层,当所述的工作管敷设时,在所述的工作管对口连接结束后,将两根所述的工作管上的所述的报警线进行等距离连接,然后在所述的工作管连接口涂刷防腐材料或缠绕焊接聚乙烯缠绕板带,即可完成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朗格斯特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朗格斯特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962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