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避让立体车库上层载车板的升降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594801.5 | 申请日: | 2014-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51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彭毅;李兆军;邱旻;黎雯丽;刘福秀;李燊;赵天孟;陈鸿;王宏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H6/18 | 分类号: | E04H6/18;E04H6/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王正茂 |
地址: | 530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避让 立体车库 上层 载车板 升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立体车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避让立体车库上层载车板的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小汽车的增加,城市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汽车停车库立体化是城市建设中的发展方向。现有的立体车库分为电梯升降式、堆垛式、旋转式等,其占用空间大、对场地要求高且成本高,不适用于面积较小的场地,因车辆数量在快速地增加,而受限于没有足够的空间建立立体车库,此外,上述几种立体车库在存取车辆时,一般同时只允许存取一辆车,存取车辆耗时长,已不能满足车辆的停放需求。无避让立体车库灵活运用无避让机械停车设备来解决停车位不足和取车耗时长的问题,但其整体结构复杂,特别是上层载车板的升降装置的结构很复杂,不利于进行维修保养,影响使用寿命,从而影响了无避让立体车库的应用和推广。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避让立体车库上层载车板的升降装置,从而克服现有的无避让立体车库上层载车板的升降装置的结构复杂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避让立体车库上层载车板的升降装置,其中,包括:两个左摆杆,该两个左摆杆的上端分别铰接于上层载车板的左侧的前后两端,且该两个左摆杆的下端分别铰接于车库底座上;两个右摆杆,该两个右摆杆的上端分别铰接于所述上层载车板的右侧的前后两端,且该两个右摆杆的下端分别铰接于所述车库底座上;以及升降驱动机构,其用于驱动所述左摆杆及右摆杆进行前后摆动,以升起或降下所述上层载车板。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立柱,其设置于所述车库底座的后端;导向轮,其固定设置于所述立柱上,该导向轮高于所述左摆杆及右摆杆位于竖直位置时所述上层载车板所在的位置;以及拉绳,其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上层载车板的后端,该拉绳的另一端绕过所述导向轮并与一卷扬机连接。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车库底座的后端的两侧,该两个升降驱动机构的两个所述拉绳分别与所述上层载车板的后端的两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上层载车板与左摆杆及右摆杆组成四杆机构,通过四杆机构驱动上层载车板升降,其结构简单,动作平稳,且当上层载车板存放好车辆后,由左摆杆及右摆杆支撑上层载车板及车辆,能够减小升降驱动机构的负载,减缓升降驱动机构的磨损,保证车库的使用寿命。
2、本发明通过拉绳机构驱动上层载车板升降,其结构简单,便于维护保养,且在上层载车板存放好车辆后,拉绳不必承受任何负载,因此其磨损小,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无避让立体车库上层载车板的升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车库底座,11-导轨;2-下层载车板,3-上层载车板,31-左摆杆,32-右摆杆,33-立柱,34-拉绳,35-导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如图1所示,如图1所示,无避让立体车库包括车库底座1、下层载车板2以及上层载车板3,下层载车板2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设置于车库底座1的向前方延伸的导轨11上,且该下层载车板2由一横移装置驱动沿导轨11前后滑动以实现下层载车板的存取车。上层载车板3取存车时,需要通过升降装置把上层载车板3先降下到下层载车板2的前方,再重新上升至下层载车板2的正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大学,未经广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948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