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公害小龙虾人工养殖技术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594587.3 | 申请日: | 2014-10-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041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 发明(设计)人: | 邵高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翰锋元浩食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23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害 小龙虾 人工 养殖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公害小龙虾人工养殖技术,尤其涉及规模化无公害养殖小龙虾,可充分利用当地水塘资源,提高小龙虾质量和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背景技术
小龙虾繁殖快、养殖周期短,同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市场需求量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经济效益很高,广泛存在于我国淡水池中。然由于水体污染严重,导致野生小龙虾的品质受到严重影响;同时,野生资源的过量捕捞和落后的人工养殖技术,引起种质资源退化和产量的下降。如何通过改良小龙虾的人工繁殖技术,无公害养殖,改善种质资源,保证其质量和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成为研究的主要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有效的无公害小龙虾人工繁殖技术,提高小龙虾的质量、增加产量。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公害小龙虾人工养殖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池塘整理后用生石灰消毒;
新水注入后在每亩施腐熟的家禽粪便200kg;
充养水分,在水底养殖水草,15天后可放养幼虾;
天气适宜时投放幼虾,3个月后,可用地笼捕捞上市,采用捕大留小,轮流捕捞的方式。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养殖池面积适中,深1m,池塘有坡度,池底平坦,底质为沙土,池塘中央安放有池边4/5长,宽1米、高出水面5-10cm的泥埂,不与池埂相连;虾池按每亩15kg生石灰消毒,注入50cm深新水,施腐熟的家禽粪便200kg/亩培养水质并在池底种植水草;15天后即可放养幼虾;繁殖池水口设置为对角线,进水口高于池水面,排水口与水面同高,安装过滤网;池塘四周安装光滑防逃网,防止蛇、蛙、鼠等小龙虾天敌进入池塘;进行定期检查。
进一步所述养殖池水质处理的具体步骤如下:
水池颜色保持绿色或茶色,弱碱性,透明度在35mm以上,定期更换,每半个月生石灰消毒一次,每个月家禽粪便施肥一次。
进一步所述幼虾投放的具体步骤如下:
选择4月上旬天气晴好的中午投放虾苗,放养规格为1.2cm左右,每亩投放2.5万尾;放苗时,现将虾苗放入4%淡盐水中浸泡5分钟消毒,然后放入浅滩附近,让幼虾自行爬入深水区;幼虾需肢体健全、体质健壮、无病无伤。
进一步所述投喂的具体步骤如下:
定量、定时、定位、定质;采用小龙虾专用饲料,蛋白质含量不得低于25%,每天投放一次,投放量为虾体总重量的2%,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温度高于20℃时在上午10时,下午6时各投放一次,投放量为虾体总重量的1.5%,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进一步所述捕捞的具体步骤如下:
捕捞从7月开始,用地笼起捕,连续作业5天即休息一周,适时捕捞,捕大留小,最后少量小龙虾可抄网在水草中捕捞,11月清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充分利用当地水塘资源,成本较低;小龙虾生长发育整齐,存活率高;无公害养殖,质量好,经济效益高;有效促进当地小龙虾养殖业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建2000m2的繁殖场,水深1m,池塘有坡度,池底平坦,底质为沙土,池塘中央安放有池边4/5长,宽1米、高出水面5-10cm的泥埂,并不与池埂相连;池塘四周安装光滑防逃网,灌排方便,所用水源均符合渔业用水标准,池底种植水草。将繁殖场消毒,施肥。4月上旬天气晴好的中午投放4%淡盐水消毒后的虾苗,放养规格为1.2cm左右,每亩投放2.5万尾;放入浅滩附近,让幼虾自行爬入深水区;投喂采用小龙虾专用饲料,蛋白质≥25%,每天投放一次,投放量为虾体总重量的2%;温度高于20℃时(6-8月)在上午10时,下午6时各投放一次,投放量为虾体总重量的1.5%,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捕捞从7月开始,用地笼起捕,连续作业5天即休息一周,适时捕捞,捕大留小,最后抄网在水草中捕捞,11月清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翰锋元浩食品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翰锋元浩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945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激光功率传感器
- 下一篇:靶向/免疫调节性融合蛋白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