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消息的高可用云系统和实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93347.1 | 申请日: | 2014-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784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杜永健;杨志勇;左永平;任贺;王国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温旭;郝传鑫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消息 可用 系统 实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消息的高可用云系统和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消息中间件的基本工作原理为:在消息发送方,消息发送者调用发送消息的API函数,将需要发送的消息经消息队列服务存储到发送消息队列中;通过双方消息传递服务之间的交互,经消息队列服务将需要发送的消息从发送队列取出,并送到接收方;接收方再经它的消息队列服务将接收到的消息存放到它的接收消息队列中;在消息接收方,消息接收者调用接收消息的API函数,同样经过消息队列服务,将需要的消息从接收队列中取出,并进行处理。消息在发送或接收成功后,消息队列服务将对相应的消息队列进行管理。
这种传统的消息中间件通常采用点对点的消息传送结构,在发送方进行消息打包时需要明显的标注接收方的地址。因此,尽管消息的接收方和发送方是松耦合连接的,相互通信不必保持同步,但由于消息中心必须绑定接收方的地址,导致在广域、大型应用系统中消息中间件的使用不够灵活,系统扩展也比较困难。
尽管后来又出现了基于星形结构的消息传输机制(简称为消息中心),但这种星形结构也存在缺陷,往往在接入的客户端过多或消息数量增加时造成服务端的过载,从而导致丢包,甚至停止服务的情况。然而,解决这种缺陷的方法是增加系统的高扩展性,也就是说,需要实现即使消息中心能在消息使用方透明的情况下进行横向扩展,性能能随资源的扩展而线性扩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基于消息的高可用云系统和实现方法,可以解决传统的消息中间件通信不够灵活,系统扩展困难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消息的高可用云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消息中心客户端,用于生产消息和消费消息;
消息中心服务端,用于传递、存储和管理所述消息,所述消息中心服务端包括:可线性扩展的消息中心高可用云,所述消息中心高可用云由多个消息中心服务群组成,每个所述消息中心服务群由多个消息中心代理机组成;以及
注册中心,用于将消息路由信息以缓存方式下载至客户端并持久化存储于数据文件中,以及管理所述消息中心服务端的连接信息,多个所述注册中心连接为一个注册中心集群,所述注册中心集群可线性扩展。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消息的高可用云的实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消息中心客户端登录注册中心,通过所述注册中心返回的信息向所述消息中心服务端申请建立连接;
所述消息中心客户端与所述消息中心服务端建立连接,设置发送或接收队列;
所述消息中心客户端与所述消息中心服务端发送或接收消息;
所述发送或接收消息完成后,所述消息中心客户端与所述消息中心服务端关闭连接。
采用本发明的一种基于消息的高可用云系统和实现方法,通过高可用云模式,实现消息中心和注册中心的线性扩展,使消息传输更加灵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基于消息的高可用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系统中所述消息中心客户端100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系统中所述注册中心200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系统中所述消息中心服务端300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种基于消息的高可用云的实现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基于消息的高可用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系统包括:
消息中心客户端100,用于生产和消费消息。所述消息中心客户端100可以为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上的客户端应用软件。
消息中心服务端300,用于传递、存储和管理所述消息,所述消息中心服务端300包括:可线性扩展的消息中心高可用云,所述消息中心高可用云由多个消息中心服务群组成,每个所述消息中心服务群由多个消息中心代理机组成。
注册中心200,用于将消息路由信息(消息路由值(CSID)号)以缓存方式下载至所述消息中心客户端100,并持久化存储于数据文件中,以及管理所述消息中心服务端300的连接信息,多个所述注册中心连接为一个注册中心集群,所述注册中心集群可线性扩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933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