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声表面波的感应取能式温度传感器无效
申请号: | 201410593023.8 | 申请日: | 2014-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667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齐有武;翟益成;薛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大同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11/22 | 分类号: | G01K11/22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表面波 感应 取能式 温度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电站温度参数传感检测设备,具体为一种基于声表面波的感应取能式温度传感器。
背景技术
温度是表征电力一次设备运行正常的一个重要参数。尤其是一次设备的开断接触点,由于设备制造、受环境污染、触点氧化、电弧冲击等原因造成接触电阻增大,在运行时往往不断发热,温度不断上升,给设备安全运行埋下隐患,如果不及时发现,容易导致起火或爆炸,造成大量财产损失。另外,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电力需求也急剧增长,为了满足用电需求,导致变电站的开关等高压设备长期运行在极限状态,过负荷运行也会导致一次设备的发热及过热,如:变电站开关、母线、接头发热等,这一现象在负荷增长较快的地区显得尤为普遍。这些情况如不及时得到监控,及时处理,都将发生不可预测的大事故。
虽然在线监测装置在电网内应用越来越多,但由于很多装置在技术上并不十分成熟,其运行稳定性较差,功能也有待完善,实际应用情况表明,早期的监测装置多存在设计不合理、原理不准确等问题,所以对于温度传感检测,需要综合考虑新工艺和新技术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其稳定性和准确性,确保传感器等重要部件的自身质量和现场测量中的可靠性,才能提高在线监测的效果。
与此同时,大量在线监测的传感装置被分散应用,其供电技术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若采用电池供电,则电池本身在高电压和强电磁环境中存在安全隐患;在有限的电池电量供应前提下,数据实时性较差;定期更换的维护成本巨大;若采用CT感应取电,则感应取电装置体积较大,在狭小的空间内安装困难;安装过程繁琐,时间周期长;母线电流的实时变化造成供电系统出现冲击而损坏,同时变电站复杂的电磁干扰也会直接导致电路工作异常,测温装置易损耗,安全性、可靠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温度监测装置不完善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声表面波的感应取能式温度传感器。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基于声表面波的感应取能式温度传感器,包括设于线路上的温度采集端,温度采集端具体为声表面波温度传感器,温度采集端连接到分析显示端,分析显示端连出有通信接口,温度采集端、分析显示端和通信接口均连接到供电装置,供电装置包括感应取能装置、整流稳压电路和蓄电池。
感应取能装置为电场能集能装置,是用平板电容器置于交变电场中,其两端感应出电流电压,将电场能转换为电能,向负载进行供电;整流稳压电路通过集成一个低损耗整流器和一个高效率降压型转换器,通过收集高压设备耦合能量,然后将这种能量转换成输出,为传感器、数据处理及通信接口提供能量;温度采集端为声表面波温度传感器,它负责接收探询射频信号,并转化为声表面波沿压电基片传播,受被测量(温度)变化的影响声表面波的谐振频率会发生改变,从而返回带温度信息的传感信号到温度采集端的芯片;分析显示端提供滤波、放大、下变频、发送频率控制等功能,将传感器采集的信号转换成可直接处理的数字信号;对外通信接口可以完成单台设备内部传感器到后台采集控制器的数据通信功能,实现电力设备在线监测装置高低电位之间的无线安全隔离。
声表面波温度传感器采用无源无线的数据采集和传输方式,无需使用电池,也不需要在高低电位之间连接电缆,因此具有极高的安全性,非常适用于在高压、强电磁环境中工作,传感器的分析显示端,负责统一进行温度信息的采集、分析、存储管理、温度告警、数据转发、参数设置及协议转换,不仅能通过显示视窗实时显示温度信息,还可以支持IEC 61850等标准协议,方便、直接地接入后台监控系统。
上述声表面波温度传感器和感应取能装置为现有产品,其电路设计和控制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实现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利用声表面波温度传感技术和感应取能技术实现了无源无线温度监测,本发明无需使用任何电子元器件,避免了因电子元器件质量及寿命导致装置工作可靠性低的问题,其使用寿命可与被监测设备同寿命。既保障了在线监测装置可持续稳定的对主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同时也避免了因在线监测装置可靠性问题对主设备的运行维护产生不良影响,具有极高的安全性,非常适用于在高压、强电磁环境中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温度采集端,2-分析显示端,3-通信接口,4-感应取能装置,5-整流稳压电路,6-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大同供电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大同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930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材的PCB板封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基于振动信号阶次分析的故障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