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池塘底质耗氧速率的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92729.2 | 申请日: | 2014-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590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程果锋;吴宗凡;王小冬;顾兆俊;陆诗敏;刘兴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刘朵朵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池塘 底质 速率 测试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环境调控改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池塘底质耗氧速率的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池塘养殖过程中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饲料、肥料,这些物质大部分通过鱼虾粪便、残饵的形式沉积到池塘底部形成底质,使得底质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质作为池塘中的稳定污染源,对池塘溶解氧的消耗具有重要影响,测量其耗氧速率对水产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对底泥耗氧速率的测试方法:有的是取一定量底泥放入水中搅拌数小时,根据实验始末水中溶氧的变化进行计算;有的是将底泥平铺在测定容器的底部,上覆水采用静止状态,或闭路内循环的流动状态,测定上覆水溶氧的变化,有的是在底泥上覆一薄层水,在恒温恒容下测定气相中氧分压的变化。这些方法都存在破坏原有底泥层的缺点。国内,雷衍之采用圆柱式采泥器内直接测定对养鱼池底泥耗氧速率的方法设备简单、操作简便、精密度较好,可以作为鱼池SOD的常规测定方法;但该方法需要将底泥从池塘中取出,拿到外部模拟环境中,脱离池塘底泥原有环境,对测试精度产生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池塘底质耗氧速率的测试方法,测量结果更贴近实际情况。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池塘底质耗氧速率的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池塘中选取3-4个底泥测试点,每个测试点竖直安放1-2根直径为10cm-20cm的两头贯通的圆管,将圆管插入底泥中,使圆管的底端位于底泥以下至少10cm,圆管的顶端高出水面至少20cm;
(2)将厚度为10cm-20cm、直径大于圆管内径的圆形海绵固定于圆管内,圆形海绵的底面离底泥的表面为10cm;
(3)将圆管内的水抽出占其总体积为20%-30%的水量,换入与抽出的水等量的洁净富氧水,以此反复操作8-10次;
(4)取出圆管内的圆形海绵;
(5)向圆管内补充洁净富氧水,直至圆管内外的水面齐平;
(6)对圆管内的水作溶解氧含量的测试,并记录各测试点的数据;
(7)静置24小时后,再次对圆管内的水作溶解氧含量的测试,并记录此时各测试点的数据;
(8)利用步骤6和步骤7中测得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各个测试点的底质耗氧速率;
(9)对步骤8中计算出的各个测试点的底质耗氧速率求平均值,最终得到池塘底质耗氧速率。
其中,所述圆管为无色透明亚克力筒。
其中,所述圆管的内部设有自其内壁向其中心水平延伸的凸缘,圆形海绵通过与该凸缘的配合,卡置于圆管内。
其中,所述圆形海绵通过一个安放装置压入圆管内,待圆形海绵到达圆管的固定位置后,将安放装置取出。
其中,所述安放装置包括圆环片、三脚架和压杆,所述三脚架固定于圆环片上,其顶部位于圆环片的圆心的上方,所述压杆垂直于圆环片与三脚架的顶部相连。
其中,所述圆形海绵上系有一个软绳,当圆形海绵置于圆筒内时,软绳自圆筒的顶端引出,通过拉动软绳,将圆形海绵自圆管内取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采用亚克力筒在池塘原位进行底质耗氧速率测试,减轻了环境对测试精度影响。
2)通过放置10-20cm厚圆形海绵固定在亚克力筒内部,减少直接换水造成的对池塘表层0.5cm厚活性絮状层的冲刷搅拌或流失,保护了底泥表层原貌,提高了测试精度。
3)采用无色透明亚克力筒竖直放置在池塘底泥中,阳光等可以直接照射筒内,有利于筒内外环境保持一致,减轻因光照、水温等外部环境对底质活性的影响,减少测试误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图。
图2为本发明中使用的安放装置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使用的安放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一种池塘底质耗氧速率的测试方法,具体使用无色透明亚克力筒1、系有软绳5的圆形海绵2和安放装置4。
所述无色透明亚克力筒1的内部设有自其内壁向其中心水平延伸的凸缘,凸缘距离无色透明亚克力筒1的底端至少20cm。
所述圆形海绵2的厚度为10cm-20cm之间,其直径略大于无色透明亚克力筒1的内径,使圆形海绵2能卡置于无色透明亚克力筒1内不至于掉落为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927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医用运动平板速度校准方法与校准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一体式防爆四核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