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密闭舱室的飞机烟雾探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91825.5 | 申请日: | 2014-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86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沛;孟曼利;梁文剑;张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17 | 分类号: | G01N21/17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71008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密闭 舱室 飞机 烟雾 探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密闭舱室烟雾探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密 闭舱室的飞机烟雾探测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代飞机通常在驾驶舱、货舱、洗手间等区域采用烟雾探测系统 探测可能发生的火灾。目前,飞机上主要采用基于光电原理的烟雾探 测器探测空气中的烟雾粒子,当烟雾浓度达到告警阈值时,探测器发 出告警信号,通知机组成员。
目前,大多数飞机烟雾探测系统是在飞机各个区域分别布置光电 式烟雾探测器,而洗手间、行李舱、电子设备柜等密闭舱室的烟雾探 测器布置面临以下困难:1)机上各种密闭舱室空间都非常有限,给烟 雾探测系统的安装、维护、测试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2)光电式烟雾 探测器通常对探测区域的气流速度有严格的要求,而电子设备柜等具 有通风冷却要求的舱室内一般气流速度较高,行李舱等舱室内一般气 流速度较低,均可能不满足要求。3)在飞机不同区域布置烟雾探测器, 需要在机舱内布置大量线缆用于供电和传输信号,会对系统可靠性和 飞机电磁环境带来一定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满足烟雾探测器探测气流速度要 求,不受密闭舱室空间限制,同时系统可靠性不受影响的飞机烟雾探 测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所述的烟雾探测系统包括抽气管路2、 抽气装置3、空气过滤装置4、流量调节装置5、烟雾探测器传感部 件6、烟雾探测器腔体7、通信总线11和排气管路14;
抽气管路2与抽气装置3的进气端连接在一起,抽气装置3的输 出端依次连接有空气过滤装置4和流量调节装置5,流量调节装置2 与烟雾探测器腔体7的进气端连接在一起;
在烟雾探测器腔体7内安装有烟雾探测器传感部件6,在烟雾探 测器腔体7上安装有排气管路14,烟雾探测器传感部件6与通信总 线11连接在一起。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可根据飞机结构选择易于地勤 人员维护的区域布置烟雾探测器,而不受探测腔室的位置限制,保证 了系统的维护性。2)本发明采用抽气装置将探测腔室内的空气迅速抽 吸至烟雾探测器附近,降低了系统响应时间。3)本发明将抽气装置输 送来的空气,再通过流量调节装置调节流速,向腔体内的传感部件输 送满足流速要求的空气,提高了系统的探测精度。4)本发明对烟雾探 测器集中供电,并通过总线统一传输信号,缩短了线缆的敷设长度, 提高了系统可靠性。5)本发明不占用探测舱室内的空间,对探测舱室 影响小。
附图说明
图1是烟雾探测系统结构示意图。
其中,1-探测腔室、2-抽气管路、3-抽气装置、4-空气过滤装置、 5-流量调节装置、6-烟雾探测器传感部件、7-烟雾探测器腔体、8- 电连接器一、9-电连接器二、10-供电电缆、11-通信总线、12-飞机 电源、13-机电管理计算机、14-排气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抽气管路2与抽气装置3的进气端通过抽气管路6连接在一起, 抽气装置3以一定的速度从探测舱室1中抽气,抽气装置3的输出端 依次连接有空气过滤装置4和流量调节装置5,流量调节装置2与烟 雾探测器腔体7的进气端连接在一起,空气过滤装置4能够去除空气 中粒径在200μm以上的杂质、异物并同时保留烟雾颗粒(粒径一般 不大于100μm),以减少系统虚警,流量调节装置5能够将空气流速 调节为1~2m/s,以满足烟雾探测器的探测要求,在烟雾探测器腔体7 内安装有烟雾探测器传感部件6,传感部件的透光率指标为 94~96%/ft,以探测腔体内空气中的烟雾,烟雾探测器腔体7的尺寸 为300×200×150mm,包括信号处理功能,能够对传感部件6输出的 信号进行处理,烟雾探测器腔体7上设置2个电连接器:电连接器一 8通过电缆10连接飞机电源12,向烟雾探测器提供28V直流电,电 连接器二9通过429总线11连接机电管理计算机13,用于传送告警、 故障和检测信息,在烟雾探测器腔体7上安装有Φ20的排气管路14, 能够将腔体内的空气排放至飞机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918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