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螺杆销夹板节、独立架、独立模架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91703.6 | 申请日: | 2014-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5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朱宏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宏宇 |
主分类号: | E04G9/00 | 分类号: | E04G9/00;E04G17/00;E04G19/00;E04G11/40;E04G11/48;E04G11/08;E04G13/02;E04G2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朱婷婷 |
地址: | 100044 北京市西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杆 夹板 独立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施工装备技术领域,特别是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装备,以及该装备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基于我国现行规范下的建筑结构施工问题,尤其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问题,本人曾经在已经申请的发明专利Z201310037930.x《组合框模、构件框模、独立模架结构及其安装和拆卸方法》,Z201310037858.0《组合宫格脚手架及其安装和拆卸方法》、Z201310037922.5《夹板节、结构架及其安装方法》中做了大量阐述。
目前,建筑吊装机械、混凝土运送机械不断进步,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的主要问题和矛盾大多集中在模板、脚手架施工方面。由于模板、脚手架设施没能同步发展,继续沿用以手工搬运、就位、连接的方式把成千上万小型板、块、杆、条状的模板、脚手架周转材料以老鹰筑巢的方式施工,延续一次性搭建、一次性拆除散件周转、散件搬运,高空搭建方式,从而造成大量劳动消耗、材料损耗、工期消耗、成本消耗,也产生错综复杂的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
现行规范给出的模板、脚手架的主要要求都是对单件的单一性能,如“模板要求如何如何”,单件“架子杆要求如何如何”,“间距要求如何如何”等等;这些零散、单一性规范要求,造成所有施工材料都简单从单一功能入手,如层出不穷的各种“模板”,木、竹、铝、塑五花八门,形状怪异,层出不穷的各种“架子杆”,不过在圆管或在圆管上焊上不同连接点,顺着简单计算要求,达到某种单一强度;考察大多工地,“难找一个杆子是直的,难找一块板子是平的,难找一个框子是准的,难找一个架子是稳的,”。用这些东西进行结构施工,困难程度可想而知,施工质量可想而知。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如下:
1、模板或模板支架均以散件在工位上以人工搭建的方式进行设计,而为实现手工搭建,必须控制其重量,这就造成施工板件、杆件的轻、软、弯、翘、散、多、乱。
2、各种施工材料的构成缺乏系统组织,难以形成整体体块,更难实现体块方式周转。
3、均采用按照搭建-拆除的一次性周转方式,造成大量重复组织、重复搭建、重复拆除、重复搬运的散、乱、杂、繁、重的重复劳动。
3、没把模板和支架作为整个装备设计,杆件规格混乱,构成复杂,既有以圆管为主的架子管,也有以方木为主的模板龙骨,相互之间难通用、不协调、很难形成相互之间便准化的组织、连接,实现构件定型和结构定位。
4、各种物件功能逻辑原理不清、功能混杂、相互干扰,互不协调。
5、架子管主要考虑其单项支撑功能并以手工操作,50mm圆管当长度超过2米极容易扭曲,承载力急剧下降;支架的杆件跨距、步距、纵距受到严格控制,必须搭设密集的网块空间支架方能满足混凝土施工承载力要求,安装工作量过大。
6、模板支架过多设计其竖向支撑功能,而其侧向稳定、定位的作用难以实现,形成侧向柔弱架体,难以进行施工定位。
7、模板支架的搭设,只有连锁搭设形成“连锁架”时才能形成稳定架体,而构成这种连锁架体的任何框架单元的形状、尺寸难以控制,精度不高,尤其必须设置“扫地杆”,拦截施工通道,这种通道只人行,不能车行。
8、模板支架仅设计其支撑功能,难起任何其它作用,只能以搭建一次,支撑一次,拆除一次的方式周转,消耗大量劳动和工期。
9、连接件功能单一、构成杂乱,节点太多,安全难以可靠控制。
10、以圆管为主的支架系统,难以方便实现与模板的方杆准确定位,方便连接。
11、支架系统主次不分,逻辑不清、作用不明、乌合之众,而节点、管子过于柔弱,稍不留神,即可造成破坏;而一旦一根管子或一个节点破坏,即可能造成连锁性性整体坍塌。
12、过于重视模板的中的“板”,而板本身不能定型,更难以组合,也不可能直接连接,板、楞作用矛盾;板子过厚搬则不动,过薄则极易翘曲。
13、现行模板支架系统的板、楞、架难以协调,架子以圆为主,楞子以方为主、板子以块为主,难以组织形成集成装备。勉强拼凑,连接太多,连接配件奇形怪状,实施复杂,只能锯、钉、绑、刨。
近年来,虽有模板或脚手架的单件技术改良,但大多没能从混凝土施工的原理上、全工艺系统上进行系统、全面、根本性研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宏宇,未经朱宏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917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板拼装用连接卡具
- 下一篇:中空夹层复合材料防静电地板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