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补光方法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591171.6 | 申请日: | 2014-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016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 发明(设计)人: | 汪辉;余恒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N5/235 | 分类号: | H04N5/235;H04N5/232;H04N9/04;G03B15/0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思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15 | 代理人: | 林祥 |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方法 装置 | ||
1.一种混合补光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监控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摄像机为球型摄像机,所述球型摄像机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能转动,该监控摄像机中设置有白光补光灯和红外补光灯,该方法包括:
离线测试白光补光灯和红外补光灯切换的监控摄像机仰角阈值,所述仰角阈值依据白光补光灯下监控摄像机所拍摄图像的质量确定;
当监控摄像机执行监控时的当前仰角大于等于该仰角阈值时,切换到红外补光,同时切换摄像机到黑白模式;当监控摄像执行监控时的当前仰角小于该仰角阈值时,切换到白光补光,同时切换摄像机到彩色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该监控摄像机设置有红外滤光片,则在白光补光时,打开红外滤光片进行红外光滤光;在红外光补光时,关闭红外滤光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白光补光灯透镜和红外补光灯透镜的视角应该至少能覆盖到根据仰角阈值计算得到的摄像机焦距对应的视角范围。
4.一种混合补光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监控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摄像机为球型摄像机,所述球型摄像机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能转动,该监控摄像机中设置有白光补光灯和红外补光灯,该方法包括:
步骤A、将监控摄像机初始化为白光灯补光;
步骤B、周期性的计算画面的补光质量;
步骤C、当画面的补光质量低于白光补光切换为红外光补光阀值时,由白光补光切换到红外补光,同时切换摄像机到黑白模式,同时将监控摄像机此时的仰角记录下来作为指示红外补光灯切换到白光补光灯的仰角阀值;
步骤D、当监控摄像机当前的仰角小于所述当前记录的仰角阀值时,由红外光补光切换到白光补光;同时切换摄像机到彩色模式;返回步骤B。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补光阈值为预设的亮度阈值;所述周期性计算画面的补光质量具体为:将画面分割成m*n的区域,分别计算各个区域画面亮度,然后通过一定的加权系数加权计算整个画面的亮度,该加权系数的定义原则是中心区域加权系数大,边缘区域加权系数小。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该监控摄像机设置有红外滤光片,则在白光补光时,打开红外滤光片进行红外光滤光;在红外光补光时,关闭红外滤光片。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白光补光灯透镜和红外补光灯透镜的视角应该至少能覆盖到根据仰角阈值计算得到的摄像机焦距对应的视角范围。
8.一种混合补光装置,该装置应用于监控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摄像机为球型摄像机,所述球型摄像机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能转动,该监控摄像机中设置有白光补光灯和红外补光灯,该装置包括:
初始化模块,用于将监控摄像机初始化为白光灯补光;
画面补光质量计算模块,用于周期性的计算画面的补光质量;
仰角阈值确定模块,用于在白光补光时,当画面的补光质量低于白光补光切换为红外光补光阀值时,将监控摄像机此时的仰角记录下来作为指示红外补光灯切换到白光补光灯的仰角阀值;
补光灯切换模块,用于在白光补光时,当画面的补光质量低于白光补光切换为红外光补光阀值时,由白光补光切换到红外补光,同时切换摄像机到黑白模式;用于在红外光补光时,当监控摄像机当前的仰角小于所述当前记录的仰角阀值时,由红外光补光切换到白光补光;同时切换摄像机到彩色模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补光阈值为预设的亮度阈值;所述画面补光质量计算模块在周期性计算画面的补光质量时具体为:将画面分割成m*n的区域,分别计算各个区域画面亮度,然后通过一定的加权系数加权计算整个画面的亮度,该加权系数的定义原则是中心区域加权系数大,边缘区域加权系数小。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白光补光灯透镜和红外补光灯透镜的视角应该至少能覆盖到根据仰角阈值计算得到的摄像机焦距对应的视角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9117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