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灰霉病的苗期诊断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587556.5 申请日: 2014-10-28
公开(公告)号: CN104330548A 公开(公告)日: 2015-02-04
发明(设计)人: 余慧芸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G01N33/48 分类号: G01N33/48
代理公司: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代理人: 陈红燕
地址: 100193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灰霉病 苗期 诊断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植物病害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灰霉病的苗期诊断方法。

背景技术

灰霉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属(Botrytis cinerea Pers.)侵染所致,该病原菌寄主广泛,可侵染茄科、葫芦科、蔷薇科、豆科等200余种植物。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设施番茄尤为严重,由灰霉病所造成的产量损失一般在10%~20%,严重者可达60%以上,甚至出现因灰霉病大发生、防治不及时而造成的番茄毁棚事件。

该病发生早期在作物叶片中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动,随后可以侵染叶、茎、花等器官;

该病原菌繁殖速度快、变异频率高、易产生抗药性,同时缺乏抗性寄主资源,导致该病害的防治十分困难。

在植物与病原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植物体内会产生一系列的防御反应,以抵抗病原物的侵染,在此过程中也会产生许多抗性相关物质。当病原菌刺激植物细胞时,最早的细胞反应之一包括钙离子通道的打开和随后钙离子涌入到细胞质,因此植物叶片的钙含量会相应变化且升高,从而引起细胞内发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继而引起局部和系统抗性。同时植物体也会合成水杨酸(SA),并被浸染点的细胞受体接受,引起浸染叶片的过敏反应(HR),植物免疫反应最明显的表现是HR,即在病原体侵染部位生成坏死性病斑,且该反应通常与活性氧(ROS)的积累有密切关系。

目前,国内外对灰霉病的苗期诊断方法研究不多,近几年来,利用植物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间接鉴定的研究有很多报道,利用苗期生理指标评价植物的病害发生情况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还没有统一的鉴定方法和评价体系。因此,为了能有效防治灰霉病在的爆发,发明人进行了灰霉病的苗期诊断方法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对植物灰霉病的苗期诊断方法,由于当前灰霉病常常在果实期爆发并对茄果类的产量造成重大影响,而在苗期对其进行苗期监控并采取有机农业防治措施,能有效避免常规的化学药剂造成的用药不选择、用量不规范、方法不合理、防病效果差、环境污染重等不良影响。该方法快速简便,成本低。而且容易操作,不需要昂贵的设备。有利于推广应用。本发明所述的灰霉病的苗期诊断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取待检植物苗期31天的第三、四叶位叶片,分别进行ROS的原位检测和钙含量检测;

(2)灰霉病感染的评判指标为ROS染色比例≥0.53,和/或钙含量≥140μg/g。即当ROS染色比例≥0.53和/或钙含量≥140μg/g时,灰霉病不会发生,本发明提供的评判指标ROS染色比例或钙含量,可以单一使用作为预测病害发生情况的依据,但是如果同时满足ROS染色比例和钙含量的评判标准,则预测结果更为准确。

由于钙是作物生长的必需大量元素,是影响作物抗性和抑制病害发生的最关键的营养因子,是其他矿质元素不可比拟的;一定浓度的钙离子可以直接抑制病菌的生长;此外,Ca2+能显著提高H2O2含量,H2O2持续诱导病程相关基因的表达,使植物抗病性增强。因此,本发明选择叶片的钙离子含量作为病害诊断指标。

ROS是活性氧的统称,其中最有效的成分就是过氧化氢(H2O2),H2O2是动植物细胞应答各种逆境产生的重要信号分子,H2O2含量增加可增强细胞壁,促进植物抗毒素产生,也可直接杀死病原菌产生过敏性坏死(HR),诱导抗病相关酶及病程相关蛋白基因PR1的表达,产生抗病反应。因此,本发明选择叶片的ROS作为病害诊断指标。

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1)所述ROS的原位检测方法为:将叶片浸泡在1mg/mL的DAB溶液中,25℃环境中光照8h后,取出浸泡过的叶片置于95%乙醇中煮沸30min脱色,然后将叶片在95%乙醇中泡4h,测定叶片中出现棕色斑点的数量,计算ROS染色比例。

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1)所述测定钙含量方法为:先称取叶片样品干重,再经浓HNO3和H2O2浸泡12h后用微波消解仪进行消解,得到的消解液用高纯水定容至50mL容量瓶中,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钙含量。所述的测定钙含量方法的更详细操作如下述实施例。

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1)所述待检植物为茄科、葫芦科、豆科等多种蔬菜,尤其适用于番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875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