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密封型汽车差速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83612.8 | 申请日: | 2014-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537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发明(设计)人: | 孙峰;姚文博;罗大国;王瑞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浙江吉利罗佑发动机有限公司;济南吉利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湖南罗佑发动机部件有限公司;山东吉利变速器有限公司;宁波上中下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湖南吉盛国际动力传动系统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48/38 | 分类号: | F16H48/38;F16H57/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 汽车 差速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差速器,尤其涉及一种自密封型汽车差速器结构。
背景技术
差速器是一种能使旋转运动自一根轴传至两根轴,并使后者相互间能以不同转速旋转的差动机构。汽车差速器是驱动桥的主件,它的作用就是在向两边半轴传递动力的同时,允许两边半轴以不同的转速旋转,满足两边车轮尽可能以纯滚动的形式作不等距行驶,减少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在中国专利申请号2011800533570、公开日为2013年8月21日、名称为“电气触发的锁止式差速器”的专利文件中即公开了一现有结构的汽车差数器,汽车差数器的基本结构为包括差速器壳体和位于差速器壳体内的两个半轴齿轮,所述差速器壳体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半轴安装孔。使用时,将差速器壳体安装在变速器壳体内,变速器壳体的两端设有轴孔,差速器壳体的两端各通过一个差速器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变速器外壳两端的所述轴孔内,汽车的左右半轴同时穿过轴孔和半轴安装孔而伸入差速器壳体内后一一对应地同两个半轴齿轮连接在一起,通过半轴齿轮驱动而进行转动。变速器在运转时,需要在变速器壳体内添加润滑油或者液压油对差速器等运动部件进行润滑,所以变速器需要油封进行密封,而正如该专利文件中开关的那样,目前市场上变速器的差速器均为不带密封的开放式差速器,油封需布置在变速器壳体上,油封外圈与变速器壳体配合,油封内圈与整车的半轴配合。在未安装传动轴或者油堵时,变速器不能装油进行试验和运输等作业;若需装油试验或运输,必须另行加工油堵或者试验用传动轴而封堵在左右轴孔中,而在实际使用中,油堵和试验用传动轴都是不需要的、故造成成本浪费,给试验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没有安装半轴时变速器也能够装入润滑油的自密封型汽车差速器结构,解决了现有的变速器在没有装入半轴时需要外加部件对轴孔进行封闭才能够装入润滑油而导致的试验不便的问题。
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自密封型汽车差速器结构,包括两端设有轴孔的变速器壳体、位于变速器壳体内的差速器壳体和位于差速器壳体内的两个半轴齿轮,所述差速器壳体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半轴安装孔,所述差速器壳体的两端各通过一个差速器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变速器外壳两端的所述轴孔内,所述半轴齿轮的外端设有轴颈,所述轴颈为管状结构,两个半轴齿轮的所述轴颈一一对应地穿过所述两个半轴安装孔,两个半轴齿轮的所述轴颈通过油封一一对应地同变速器壳体两端的所述轴孔密封连接在一起,所述半轴齿轮的内端密封连接有端盖,所述端盖、半轴齿轮、油封和变速器壳体之间围成密封腔。本发明在没有安装半轴时即形成了一个密封腔,所以在没有安装半轴时就能加入润滑油,无需用堵头等部件进行封闭。
作为优选,所述油封的内端面设有沿油封周向延伸的环形胀开槽。设置胀开槽,油封的密封效果能够随着密封腔内的油压的升高而升高,所以密封效果更好。
作为优选,所述胀开槽的内侧壁的内周面设有沿油封周向延伸的缓振槽,所述缓振槽的内外侧壁都同所述轴颈密封连接在一起。设置缓振槽,当半轴产生径向晃动时、缓振槽能够吸收该振动从而使得变速器向外传动的转动量小,起到降低车辆振动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缓振槽的内侧壁的外周面上设有止裂槽。缓振槽的设置,能够降低缓振槽的内侧壁的刚性降低而弹性增加,当半轴产生轴向摆动时,既能够有效吸收振动能量、又能够防止缓振槽产生开裂现象。
作为优选,所述胀开槽的外侧壁沿油封的轴向的两端和所述变速器外壳之间都设有纳污槽。使用过程中当密封腔内的润滑油中产生磨损掉落下等的杂质时,转动产生的离心力会使得杂质径向外移,当杂质移到纳污槽内时,被滞留在纳污槽内而避免再次进入转动部件之间而导致部件损伤,同时杂质的积集还起到增加密封效果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轴颈内设有密封圈。使用时,密封圈将半轴和轴颈密封在一起,能够优选防止杂物进入半轴齿轮而导致磨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浙江吉利罗佑发动机有限公司;济南吉利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湖南罗佑发动机部件有限公司;山东吉利变速器有限公司;宁波上中下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湖南吉盛国际动力传动系统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浙江吉利罗佑发动机有限公司;济南吉利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湖南罗佑发动机部件有限公司;山东吉利变速器有限公司;宁波上中下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湖南吉盛国际动力传动系统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836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弯道的换挡控制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丝杠螺母副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