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及其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583517.8 申请日: 2014-10-27
公开(公告)号: CN104312961A 公开(公告)日: 2015-01-28
发明(设计)人: 宋晓玲;许华;孙艳;李玉宏;黄倢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A23K1/18;A23K1/16;C12R1/125
代理公司: 青岛海昊知识产权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1 代理人: 曾庆国
地址: 266071 山***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枯草 芽孢 杆菌 菌株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益生菌筛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在细菌分类上隶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低G+C革兰氏阳性菌)、芽孢杆菌纲(Bacilli)、芽孢杆菌目(Bacillales)、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芽孢杆菌属(Bacillus)。枯草芽孢杆菌普遍存在于土壤及植物体表,也是人、动物肠道内常见的共生菌之一。枯草芽孢杆菌是1989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和美国饲料公定协会(AAFCO)公布的44种“可直接饲喂且通常认为是安全的微生物”之一,也是2008年12月我国农业部1126号公告《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中规定的16种可以直接饲喂动物的饲料级微生物添加剂菌种之一。由于枯草芽孢杆菌具有非致病性、分泌蛋白能力强的特性和良好的发酵基础,所以应用十分广泛。 

枯草芽孢杆菌是革兰氏阳性细菌,能形成芽孢。通过对菌体进行促芽孢或微胶囊包被处理后,枯草芽孢杆菌稳定性好,耐氧化、耐挤压、耐高温、耐酸碱,作为饲料微生物可以100%活菌状态到达肠道,因此当前以饲料添加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最多。枯草芽孢杆菌进入动物肠道后,能迅速定植,形成微生物膜,构成肠道生物屏障,阻碍病菌的人侵和定植。枯草芽孢杆菌在动物肠道内的繁殖还可以产生大量乳酸、乙酸,降低肠内pH,维持正常的肠蠕动并使致病菌被排出体外。枯草芽孢杆菌属于安全、有益的微生物,在水产动物养殖生产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但目前对虾养殖生产中应用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较少,且存在着菌种生物学性状平平,活菌数量偏低,作用效果不稳定等不足,特别是还没有抗对虾病毒病菌株的应用。病毒性疾病是危害对虾养殖生产的主要病害,约占对虾病害总损失率的六成,特别是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简称WSSV)引起的白斑病,由于宿主范围广、感染死亡率高,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影响最大、危害最为严重的病毒性疾病。本发明涉及的短小芽孢杆菌菌株,优先考虑菌株的抗病毒活性,通过反复养殖实验证实该菌株可提高对虾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促进对虾消化能力和饲料养分的消化,提高对虾抗应激反应能力,从而有效阻断病毒病的发生与流行。另外,目前对虾养殖生产中应用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大多 是来源于陆生动物的成熟菌株,更适合陆生动物的消化道环境。本发明涉及的枯草芽孢杆菌分离自健康对虾的消化道,相比于外来菌株在其自身内外环境更容易形成优势,特别是在对虾消化道具有更优越的定植能力,从而改善对虾消化道优势菌群的组成和数量,形成并维持良好的消化道微生态平衡,通过营养竞争、空间竞争或分泌细菌素等抵御病毒在消化道的黏附和增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该菌株来源于对虾消化道,具有增强对虾细胞和体液的免疫水平,特别是提高对虾抗病毒感染能力的生物学活性,从而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枯草芽孢杆菌LV023(Bacillus subtilis LV023)菌株于2013年6月16日保藏在位于武汉武汉大学的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3264。 

枯草芽孢杆菌LV023菌株可用于制备发酵菌液。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菌液制备方法如下:从-80℃保存的菌种挑取少量划线于2216E固体培养基,在37℃培养24h获得单菌落,取一单菌落接种于2216E培养液中,37℃摇瓶培养24h获得种子液,再把种子液接种于地衣芽孢杆菌发酵液中发酵培养,发酵温度控制在28℃;当发酵液OD600值达到1.2~1.4时,终止发酵,获得发酵菌液;发酵液中枯草芽孢杆菌LV023活菌浓度≥109CFU/mL。 

枯草芽孢杆菌LV023的发酵液成分质量百分比为:蛋白胨,1.0%;酵母粉,0.2%;蔗糖,1.0%;氯化钠,3.0%;硫酸铁,0.001%;硫酸镁,0.00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835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