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PCIE电源可靠复位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583283.7 | 申请日: | 2014-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30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 发明(设计)人: | 李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金讯网络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24 | 分类号: | G06F1/2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pcie 电源 可靠 复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PCIE电源可靠复位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复位方式包括冷复位,暖复位和热复位三种。
冷复位:PCIE上电后便自行开始的初始化复位暖复位(链路关断复位):在正常的操作中,链路关断或 者工作在低功耗的状态,PCIE核要求链路复位请求。一根从高到低的link_req_rst_not信号传输表示PCIE 请求外部的逻辑复位PCIE,由PHY链路关断引起的。
热复位:上游设备(RC,SW上游端口,或者DM在RC模式)能够热复位下游设备(EP,SW上 游端口,DM在EP模式),在热复位bit被采样到之后通过发送两个连续的链路TS1有序集实现。热 复位也称为‘训练复位’。相似于暖复位,下游设备要求外部逻辑复位PCIE。冷复位和暖复位都属 于基本复位,在之前的PCIE技术当中,提到过基本复位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种是通过PERST#
信号引发;另一种是通过自主生成基本复位。PERST#信号引发的基本复位都是指PCIE系统中的 一个边带信号,用来传递复位信号,然后触发整个PCIE系统进行复位。
通过自主生成的基本复位指设备可以在不适用PERST#信号来复位自己的电路,而是在检测到主电源加 电的情况下自己产生基本复位信号复位自身电路。比如,在一个插卡上,设计有这种复位产生机构,对加 电进行检测并产生该设备的本地复位信号。如果设备检测到它的电源超过规定的限度,它也必须产生一 个自主的复位信号。
热复位是指通过软件的方式进行复位的方法,软件在根复合体生成热复位。通过发送PCIE中固有的TS1 有序集来进行带内传播,由上级向下游传播,即只有根复合体和交换开关能够产生热复位,端点不能产 生热复位。
现有PCIE电源管理简单,不适合超低功耗器件的应用,电源管理的不同状态切换容易造成包的丢失。
现有的复位方式,是当设备采样到复位信号之后,不关注链路上是否有包传送,并且也不能够确定链路 上的包是否传送成功,更不能确定链路上的包已经传送成功的位数,而会直接复位,将准备复位的设备 进行初始化,清空其内存,复位它的寄存器,并没有考虑到目前的数据传输情况和PCIE对端的情况, 只是简单的将要复位的设备进行复位,例如将设备寄存器重置,将缓冲区的数据清空,将链路上的包丢 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用于PCIE电源可靠复位的方法,能够进一步降低功耗, 提高对电源管理状态切换的保护。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PCIE电源可靠复位的方法,所述方法在接收端收到将要进 行复位的信号后,与发送端进行握手,通过握手信号来确定发送端正在发送的数据包是否传输完成,若 传输完成则进行复位,若传输未完成,发送端停止继续发包,并将记录剩余数据包的发送状态,而接收 端则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接收并且对已经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存储,然后将握手的响应信号返回给发 送端,告知发送端可以对本设备进行复位操作。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接收端(即链路下游的PCIE设备)进行如下操作:
1)保持接收任何的读/写请求但是不转发到PCIE链路;
2)对于已经接收到的任何写请求和任何新的写请求,操作如下:
2a)允许链路发送端完成所有的写数据传输,停止发送发送端中的数据;
2b)当完成写数据传输,生成接收端反馈给发送端的写响应错误位;
3)对于已经接收到的读请求或者任何新的写请求,生成接收端错误响应并反馈给发送端,数据阻塞到链 路恢复后再次反送;
AXI桥主机接口依次执行以下步骤:
4)停止生成任何新的读和写请求;
5)当完成所有的这些操作之后,并且平滑复位信号(down_flush_not)被采样到,同时在外部复位控制 器生成复位(pcie_reset_n)信号,使接收端得以复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在得知将要进行复位的信号后,对两端交互的 设备进行握手,通过握手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金讯网络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金讯网络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832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界面旋转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电子装置壳体及电子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