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甘蔗收割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582502.X | 申请日: | 2014-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508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 发明(设计)人: | 谢碧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碧珍 | 
| 主分类号: | A01D45/10 | 分类号: | A01D45/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30 | 代理人: | 赵永强 | 
| 地址: | 3624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甘蔗 收割机 收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用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甘蔗收割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甘蔗由于具有种植地形复杂,需保留三年以上宿根等多种植的要求及特点,导致甘蔗机械化收割发展缓慢,因此传统甘蔗的收割基本上还是依靠人工来完成,不但劳动强大,而且生产效率很低,是一项艰苦的劳动,糖业及广大蔗农们迫切需要机械化的收割手段。
现有的甘蔗收割机以甘蔗联合收割和国内研究机构试制的甘蔗收割机为主,主要包括切断式和整杆式,无论是切断式或是整杆式收割机,都存在诸多的问题,以致至今仍难以推广应用。
切断式收割机为大型的甘蔗联合收割机,以澳大利亚生产的“凯斯”及美国的“约翰迪尔”为主,这类产品的体形庞大,整机过重,结构复杂,轮胎巨大轮距过宽,在我国分散小块的种植条件下作业机器地头转弯极不方便,作业效率虽然达到一定要求,但由于是将甘蔗切断为十多公分的一小截规格,切断后的甘蔗保存时间较短,需立即进厂进行榨糖。此外,还需要在作业的同时配有运输车来接收甘蔗,两车同行进行作业时,压坏压死甘蔗的现象严重,不适合于我国大部分山区、丘陵地区的甘蔗种植地及宿根蔗收割后的保留需要。此外,这类切断(段)式的收割方式,也不适应我国榨糖工艺需去除叶、尾和根系后甘蔗整杆进入制糖工艺流程的要求,而且此类机器国外生产成本很高,售价极为昂贵。
国内一般采用整杆式甘蔗收割机,现有的整杆式甘蔗收割机为单行收割方式,分成切稍、扶倒、切割、输送、清选、剥叶等工序。其一般由机架、切稍装置、扶植装置、压蔗辊、喂入辊、收割装置、剥叶装置、除杂装置以及收集框组成,切稍装置由固定在支架上的油缸和切稍刀盘构成,扶植装置由两根螺旋辊构成,压蔗辊和喂入辊上设在扶植装置后方,收割装置由固定在机架底部的收割刀盘构成,剥叶装置由设在通道中的剥叶辊构成,该通道出口处设有除尘装置,固定在机架尾端的收集框与通道的出口连通;现有的整杆式收割机具有以下缺点:
1、小型整杆式收割机采用单行收割,作业效率低、易卡堵、易倾覆翻车,通过能力不强。
由于采用单行收割方式,现有整杆式收割机的作业效率相对较低,田间地头掉头费时。甘蔗的次年宿根后易集中发芽生长,常形成多根一大束,现有的单行收割方式往往是先把甘蔗向前下方压低切割,切断的甘蔗在机腹内剥叶后输出,大批甘蔗瞬时喂入时,易造成机腹收纳输送剥叶机构时负荷过重而造成卡堵,进而导致机器不能正常工作。单行收割的方式为了适应甘蔗种植行距(约1米—1.2米),在轮距设计往往只为1.4—1.6米,由于轮距过于窄小,在坡度地形容易翻车,造成机器严重损坏或人身安全。并且,由于采用下压甘蔗穿腹式收割,前轮难以设计为前驱方式,仅靠后两驱行走,其通过能力有限。
2、刀盘、刀片设计不合理,甘蔗切割后破头率高,刀片易损坏。
由于现有的整杆式收割机的甘蔗刀多由圆形刀盘、刀片和垫板组成,垫板位于圆形刀盘与刀片之间,刀片及垫板由螺栓固定于圆形刀盘圆周上,每个圆形刀盘周围均安装有2~8把刀片,这种刀片的结构为矩形或梯形,刀片两侧的刀刃都是光刃,甘蔗刀在切割甘蔗时,由于蔗地复杂,小石块较多,刀片会迅速变钝,切割时会对甘蔗根部造成较大的冲击,甘蔗根的破头率及甘蔗的损伤率都非常高,不利于甘蔗后期再发芽生长。
3、甘蔗收割后收集方式不理想,造成二次人工耗费太大。
现有的甘蔗收割机在收割出料环节上,有的任由甘蔗经剥叶后从出料口冲出零散堆放在沟上,有的则采用小拖车边走边接,小堆方式集中堆放,然后再由人工或简单装运机械将甘蔗收集装运至运输卡车上。这些甘蔗收集方式仍掺杂大量的人工投入,机械化收割的目的仍未完全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现有甘蔗收割机采用单行收割方式所造成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甘蔗收割机,其包括机体和两组收割机构,两组所述收割机构对称设于所述机体的两侧,每组所述收割机构分别包括螺旋扶蔗装置、切割装置、夹持装置、输送机构和剥叶机,
所述夹持装置包括上夹持链和下夹持链,所述上夹持链和下夹持链之间构成夹持通道,所述螺旋扶蔗机构设于所述上夹持链的前方,所述切割装置设于所述上夹持链和下夹持链之间,所述输送机构连接所述夹持通道和剥叶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碧珍,未经谢碧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8250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拼接的塑木花箱
 - 下一篇:播种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