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04LN核电用奥氏体不锈钢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82327.4 | 申请日: | 2014-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132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吴增安;吴宇;吴亮;戴丹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浦不锈钢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52 | 分类号: | C21C5/52;C21C7/072;C21D8/00;C22C38/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304 ln 核电 奥氏体 不锈钢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冶炼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304LN核电用奥氏体不锈钢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奥氏体不锈钢由于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和力学性能,已经广泛用于核裂变反应堆高温环境部件的制备,如堆内构件、硼注箱、核乏料储运装置和核燃料水池等。然而,随着各种堆型核电站的建造、运行和容器的增大,以及结构(壁厚等)、腐蚀性等方面的研讨,目前通用的304LN奥氏体不锈钢其耐腐蚀性及力学性能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因此急需进一步提高304LN奥氏体不锈钢其耐腐蚀性及力学性能以适应核电工业的高速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304LN核电用奥氏体不锈钢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步骤简单,易操作,适合工业化生产,通过对不锈钢化学成分的严格控制以及对冶炼、锻造、热处理工艺的优化设计,以进一步提高304LN核电用奥氏体不锈钢的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304LN核电用奥氏体不锈钢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EAF电弧炉粗炼
选用GCr15或原生态SP≤0.02%的优质废钢作为原材料加入EAF电弧炉进行熔炼,原材料中配C的含C量≥0.7%,成分初控Cr≥17%,在镍铁脱P时,控制钢中Cr≤1.5%,在氧化期脱P时,控制熔池温度1510~1530℃,氧气压力0.4~0.5Mpa,脱P≤0.012%,脱C≥0.5%;氧化期流渣后,控制熔池温度1630~1660℃,取样分析,当P≤0.012%,调整钢水成分后,升温至1680~1700℃兑钢,兑钢时,主副枪全部吹N2,主枪压力6~7kg/cm2,副枪压力6~7kg/cm2。调整钢水成分以使钢水能适应随后的精炼炉的冶炼要求。
(二)AOD精炼
(1)I期吹炼:O2∶N2=4~5∶1,其中氧气流量控制在850~900m3/h,同时控制成分Cr:18.2~18.5%,Ni:8.1~8.2%,温度控制在1650±10℃,终点C控制在0.2~0.25%。
(2)II期吹炼:O2∶N2=1~2∶1,其中氧气流量控制在850~900m3/h,加CaO,温度控制在1690℃±10℃,C控制在0.03~0.05%。
(3)III期吹炼:O2∶N2=1∶1~2,其中氧气流量控制在850~900m3/h,加CaO,待终点C控制≤0.01%时,温度控制在1690±10℃,纯吹Ar 3~5min。
(4)预还原:加入Si-Fe粉还原,取样分析,取样分析的Si≥0.30%时,控制温度在1700~1715℃,纯吹Ar 4~5min,Ar流量400~600m3/h。
(5)还原:扒渣全部,加入铝锭还原,同时加入CaO和CaF2重新造渣,调整Cr、Ni、Mn含量达到成品中下限时,纯吹Ar至少3min,Ar流量400~600m3/h,控制温度在1600±10℃,加入稀土。
(6)出钢:将钢包调整好,对准钢包全流出钢,出钢时在钢流中加入CaSi块、硼铁。
(三)浇注
钢包烘烤温度≥800℃,镇静4~6min后开始浇注,钢锭模模温>70℃,平板二块浇完,浇注时采用Ar保护。
(四)热加工锻造
总锻造比≥4,每火次变形量≥30%,头部切除量为15~16%,尾部切除量为5~6%,锻造温度范围1150~860℃,锻造后按退化工艺680~750℃×2.5分钟/毫米,空冷。
(五)热处理
淬火温度1030~1150℃,保温时间1.0~1.4分钟/毫米,油冷≤75℃后,空冷;回火温度630~680℃,保温时间2.3~2.7分钟/毫米,空冷。本发明中保温时间均按锻件截面厚度计算。
作为优选,步骤(2)中,CaO的加入量为25~30kg/吨钢。
作为优选,步骤(3)中,CaO的加入量为28~30kg/吨钢。
作为优选,步骤(4)中,Si-Fe粉的加入量为10~12kg/吨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浦不锈钢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浦不锈钢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823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