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片式电感器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80127.5 | 申请日: | 2014-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322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区军沛;周庆波;李强;徐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41/00 | 分类号: | H01F41/00;H01F17/00;H01F41/04;H01F41/02;B29C39/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生启 |
地址: | 52602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感器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片式电感器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感器是一种储能元件,能把电能转变为磁场能,并在磁场能中储存能量。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电子设备日益小型化、轻量化、高性能化,推动了表面组装技术的发展,片式电子元器件也迅速的发展起来。
片式电感器也成为表面贴装电感器,与其他的片式元器件如片式电容、片式电阻等元件一样,是适用于表面贴装技术的新一代无引线或短引线微型电子元件,其引出端和焊接面在同一平面上。
传统的片式电感器的端电极为银电极,银为贵金属,因此成本较高。同时,在将片式电感器的铜线焊接在端电极上时,传统的合金焊头加热时焊头会氧化从而引起焊接不良,导致合格率较低,从而制造成本较高。由于片式电感器往小型化发展,目前只能在尺寸1812或更大规格系列的电感器的表面印刷标示,对于尺寸为0603-1812系列规格的电感器的表面无法印刷,从而小型化的片式电感器的识别具有一定难度。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生产成本较低且方便识别的片式电感器的制备方法。
一种片式电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片式电感器的磁芯的两个电极端面上浸渍铜浆,烘干后烧结形成铜层;
在所述铜层表面依次电镀形成镍层及锡层形成两个端电极;
在所述片式电感器的磁芯的中柱部分绕上铜线形成电感线圈,使用陶瓷焊头热压的方式将铜线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两个端电极上;
在所述磁芯远离所述端电极的一端形成塑封层;
使用UV油墨采用丝网印刷的方式在所述塑封层的表面印刷标示;及
将印刷有所述标示的片式电感器烘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铜浆的厚度为5μm~25μm;所述镍层的厚度为1μm~10μm;所述锡层的厚度为1μm~10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铜浆烘干的温度为90℃~180℃,所述铜浆烘干的时间为10分钟~20分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铜浆烧结的温度为600℃~9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焊接的温度为400℃~80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磁芯远离所述端电极的一端形成塑封层的具体操作为:将所述磁芯远离端电极的一端放入注有UV胶的模具中,固化后得到所述塑封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化的具体步骤为:先在能量为800-1000mj/cm2、温度为70℃-85℃下UV固化,再在温度为100℃~120℃下加热固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UV胶为丙烯酸酯体系UV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印刷有所述标示的片式电感器烘干在能量为800-1000mj/cm2、温度为70℃-85℃下UV烘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UV油墨为丙烯酸酯体系UV油墨。
上述片式电感器的制备方法通过使用铜代替银作为端电极的底层电极,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在铜层表面镀镍层及锡层形成的端电极的强度高,各项性能可以达到银电极的水平;在绕线焊接时采用陶瓷焊头热压的方式将铜线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两个端电极上,陶瓷焊头的恒温性能好,相比传统使用的合金加热焊头,避免金属材料焊接过程产生氧化引起的虚焊、焊点不牢及焊点差等焊接不良,且陶瓷焊头寿命约是合金焊头的10倍,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及提高焊接质量;采用丝网印刷UV油墨的方式在片式电感器的塑封层上印刷标示,可以实现尺寸0603-1812系列规格感量符号的印刷,且牢固度高、大小适合,相比其它印字方式只能在尺寸1812或更大规格系列规格感量符号印刷,有利于电子元件小开型化发展且方便识别。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片式电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片式电感器的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另一实施方式中的片式电感器的瓷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片式电感器的端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方式的片式电感器的制备方法中绕设铜线的操作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方式的片式电感器的制备方法中注胶操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801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