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金属粉打印工艺的原料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78461.7 | 申请日: | 2014-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081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吕月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斯科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3/00 | 分类号: | B22F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程笃庆;黄乐瑜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金属 打印 工艺 原料 回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维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金属粉打印工艺的原料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三维打印也称3D打印(Three Dimensions Printing),属于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过去其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现正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特别是一些高价值产品(比如髋关节或牙齿,或飞机零部件)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
对于一些高精度要求的金属工件,利用三维打印技术以金属粉为原材料进行打印是比较常用的手段,但是在打印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总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不合格品,由于金属粉尤其是一些贵金属粉的获得成本高昂,不合格品的出现也增加了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原材料成本,如果直接消耗,将会造成极大的原材料浪费。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应用于金属粉打印工艺的原料回收系统,可对金属粉打印的工件进行回收利用。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应用于金属粉打印工艺的原料回收系统,包括壳体、粉碎机构、送风机构、粉末收集机构和控制模块;
壳体上设有输入口、输出口和进风口,进风口位于壳体底部,进风口处设置有拦截网;
粉碎机构包括不少于一个刀片、刀盘和连杆,连杆垂直安装在壳体内部,刀盘可转动地安装在连杆下端,刀片安装在刀盘外周,刀盘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送风机构包括风机和风管,风机安装在风管第一端,风管第二端连通进风口并位于拦截网下方;
粉末收集机构包括送粉管和粉末收集袋,送粉管第一端与壳体输出口密封连接,粉末收集袋连接送粉管第二端;
控制模块分别连接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风机,并控制其工作。
优选地,壳体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
优选地,壳体与刀盘转动方向相同,且壳体转速低于刀盘转速。
优选地,粉末收集袋为透气性材料制成。
优选地,送粉管第二端通过旋风分离器连接粉末收集袋。
优选地,送粉管第二端高于第一端。
本发明中,通过刀片高速运动切割金属粉工件,将其还原成金属粉,并通过风力对金属粉进行筛选,以保证回收的金属粉质量,并对细腻度不够的大颗粒金属粉进行反复加工。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送粉管第二端高于第一端,已提供足够的行程减弱风力,从而体积大质量重的大颗粒金属粉可在重力作用下掉落在送粉管上并滚回壳体内,如此可保证送粉管第二端送出的金属粉细腻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应用于金属粉打印工艺的原料回收系统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应用于金属粉打印工艺的原料回收系统,包括壳体1、粉碎机构2、送风机构3、粉末收集机构4和控制模块。
壳体1上设有输入口11、输出口12和进风口13。输入口11和输出口12均位于壳体1顶部。进风口13位于壳体1底部,进风口13处设置有拦截网5。壳体1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
粉碎机构2包括不少于一个刀片21、刀盘22和连杆23。连杆23垂直安装在壳体1内部,刀盘22可转动地安装在连杆23下端并靠近壳体1底部,刀片21安装在刀盘22外周。刀盘22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送风机构3包括风机31和风管32,风机31安装在风管32第一端,风管32第二端连通进风口13并位于拦截网5下方。
粉末收集机构4包括送粉管41和粉末收集袋42。送粉管41第一端与壳体1输出口12密封连接,粉末收集袋42连接送粉管41第二端。
控制模块分别连接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风机31,并控制其工作。
在工作状态下,将金属粉工件从输入口11放入壳体1内,控制模块分别控制风机31、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工作;壳体1内的金属粉工件随着壳体1转动在向心力作用下汇集到壳体1中部,刀片21随着刀盘22转动对金属粉工件进行切割粉碎形成金属粉,风机31通过风管32从进风口13向壳体1内送风,壳体1内的金属粉随着气流上升从输出口12通过送粉管41进入粉末收集袋42。
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与刀盘22转动方向相同,可避免刀片与金属粉工件由于运动方向相反而导致碰撞过于激烈产生危害。此外,壳体1转速低于刀盘22转速,避免了刀片和金属粉工件相对静止的情况,有利于保证切割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斯科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斯科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784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属粉循环利用三维打印系统
- 下一篇:基于挠性支承的扭矩校准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