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不锈钢用粉末冶金润滑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77692.6 | 申请日: | 2014-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88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刘莉;王爽;刘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莱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69/04 | 分类号: | C10M169/04;B22F1/00;C10N40/24;C10N30/06;C10N30/12;C10N40/3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李纪昌 |
地址: | 215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锈钢 粉末冶金 润滑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粉末冶金材料添加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锈钢用粉末冶金润滑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不锈钢制品用途越来越广。粉末冶金不锈钢作为一种近净成型技术,在生产原材料昂贵的不锈钢零件时有很大优势。而且不锈钢多数为奥氏体不锈钢或铁素体不锈钢,加工性能差导致加工费用高昂,粉末冶金不锈钢制品可避免或减少机加工量,在成本上更有优势。但是同样由于不锈钢属于高合金钢,不锈钢粉末在消除了加工硬化后由于固溶强化,颗粒硬度仍有Hv180~210。这样的硬度导致了粉末冶金生产条件下模具工作条件恶劣,模具有效寿命低;压制产品高径比超过1∶1时压坯成型密度低,压坯强度低;压坯表面光洁度低。为解决以上问题,在无法解除固溶强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情况下,业内一般采用在粉末冶金不锈钢中添加硬脂酸锌来提高压坯强度与表面光洁度,以延长模具使用寿命。
目前国内粉末冶金市场上使用的润滑剂主要有微粉蜡(阿克蜡)、硬脂酸锌、硬脂酸锂和一些复合类的润滑剂,例如赫格纳斯Kenolube P11的产品。但是这些润滑剂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微粉蜡类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挥发性能比较好,但是产品的流速和压制性能方面对粉末冶金制品的改善不理想,有时候还会降低粉末的流动性能,造成混合粉末的充填不稳定。硬脂酸锌和硬脂酸锂是常用的润滑剂,但因为产品本身化学性能的原因,会造成产品烧结后表面残留大量的碳,烧结过后的氧化锌也会造成烧结炉的污染,对产品的生坯强度影响比较大。进口的的赫格纳斯Kenolube P11虽然综合性能的优势比较明显,但只是局限于某些产品的装粉高度高,对于尺寸大的产品,还是会影响产品脱模,并且Kenolube P11含有金属锌,所以烧结的过程中还是会存在一些表面的积碳,同时会对炉子产生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不锈钢用粉末冶金润滑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润滑剂可以提高压坯强度与表面光洁度,大幅延长模具使用寿命,使粉末冶金不锈钢制品的生产率、成品率与品质得到提升。
不锈钢用粉末冶金润滑剂,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聚乙烯醋酸乙烯酯3~9份,石墨2~8份,硬脂酸锌1~6份,乙烯基双硬脂酰胺4~10份,石蜡5~9份,十八胺1~7份,石油磺酸钠2~9份,苯甲酸钠3~10份,硫磷丁辛基锌5~12份,辛酸三丁胺3~9份,氨基硅油2~8份,烷基二苯胺1~7份,油酸酰胺2~9份。
作为上述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石墨粒度为100~160目。
作为上述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石蜡为液体石蜡。
作为上述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不锈钢用粉末冶金润滑剂,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聚乙烯醋酸乙烯酯4~7份,石墨3~6份,硬脂酸锌2~5份,乙烯基双硬脂酰胺6~9份,石蜡6~8份,十八胺1~5份,石油磺酸钠3~7份,苯甲酸钠5~8份,硫磷丁辛基锌6~10份,辛酸三丁胺4~8份,氨基硅油3~6份,烷基二苯胺2~5份,油酸酰胺4~8份。
作为上述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不锈钢用粉末冶金润滑剂,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聚乙烯醋酸乙烯酯5份,石墨4份,硬脂酸锌2份,乙烯基双硬脂酰胺9份,石蜡7份,十八胺5份,石油磺酸钠7份,苯甲酸钠5份,硫磷丁辛基锌9份,辛酸三丁胺6份,氨基硅油5份,烷基二苯胺2份,油酸酰胺7份。
上述不锈钢用粉末冶金润滑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聚乙烯醋酸乙烯酯、石墨、硬脂酸锌、乙烯基双硬脂酰胺和石蜡混合,130~160℃恒温加热,冷却至室温,得到混合物Ⅰ;
步骤2,将十八胺、石油磺酸钠、苯甲酸钠、硫磷丁辛基锌、辛酸三丁胺、氨基硅油、烷基二苯胺和油酸酰胺加至步骤1所得混合物Ⅰ中,150~170℃恒温加热,冷却至室温,然后进行研磨、粉碎和筛分,即得所述润滑剂。
作为上述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1中恒温加热时间为20~40min。
作为上述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2中恒温加热时间为30~5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莱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莱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776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属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二元制冷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