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化天然气船B型独立液货舱绝热系统及其构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77557.1 | 申请日: | 2014-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43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巨永林;傅允准;李国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25/16 | 分类号: | B63B25/16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刘翠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化 天然气 独立 货舱 绝热 系统 及其 构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化天然气船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密封次屏壁的液化天然气船B型独立液货舱绝热系统及其构造方法,该绝热系统连续地安装固定在液货舱主屏壁周围,形成对LNG液货的隔热围护层。
背景技术
液化天然气是指将主要成分为甲烷的天然气冷却到大约-163℃并压缩到其气体体积的1/600的无色、透明的低温液体。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液化天然气船则是液化天然气海上运输的主要运输工具,是一种高技术、高难度和高附加值的船舶,被誉为世界造船“皇冠上的明珠”。
液化天然气船舶在航行中液货与外界环境的温差高达近200℃,因此会有大量的热量通过液货围护系统流入舱内,致使液货蒸发,一方面造成货物损失,另一方面大量的液货蒸发会导致液货舱内的压力升高,危害船舶的航行安全。因此需要在液货舱的周围安装一层隔热性能很好的绝热层围护系统。绝热层的主要材料为聚氨酯泡沫板,本发明涉及绝热系统及其构造方法是针对IMO B型液货围护系统的绝热系统,其液货舱型式为独立型液货舱。
如图8所示,公开号为CN101688640B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具有焊接的次屏壁的液化天然气储存箱绝热系统,其中,绝热层系统主要是针对薄膜型(例如Mark III型)液货舱设计的。专利CN 101688640 B介绍的绝热层系统的绝热板固定在主屏壁(25)和船体内壳(37)之间,其安装顺序为从船体内壳到主屏壁的从外向里的顺序。通过连接装置D将下板件(36)固定在船体内壳(37)上,然后再将绝热材料(32)粘接在下板件(36)上,然后粘接上板件(30),在上板件(30)的上表面上,通过薄金属板焊接形成一个连为一体的密封次屏壁层(39),然后在次屏壁上再粘接一层绝热材料(27),最后在最里面焊接形成一层带有皱褶(26)的主屏壁。
上述公开专利申请中所介绍的具有焊接的次屏壁的液化天然气储存箱绝热系统中整个绝热层可以夹在支撑壁(船体内壳)与主屏壁之间。但是由于IMO B型液货舱与薄膜型液货舱结构上存在差别,IMO B型液货舱的绝热层与船体内壳之间需要布置一个能够容纳维修人员进入的间隙通道,所以绝热层不能紧贴在船体内壳上,也就不能利用内船壳作为支撑壁,而需利用主屏壁作为支撑壁;在安装顺序上,也需要与薄膜型液货舱的安装顺序相反,即需要从里向外从主屏壁到绝热层的顺序安装。如图8所示的绝热系统,上板件(30)上方的所有部件都是通过专用胶粘接,在薄膜型液货舱中,因为绝热层夹在支撑壁与主屏壁之间,这种固定方式可以固定绝热层,但是在IMO B型液货舱中,船体内壳无法再为绝热层提供支撑,因此,上述绝热系统就无法安装于IMO B型液货舱中。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液化天然气船绝热系统不适合安装于IMO B型液货舱上的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新型液化天然气船绝热系统的构造及安装问题,提供一种液化天然气船B型独立液货舱绝热系统及其构造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液化天然气船B型独立液货舱绝热系统,包括绝热层,所述绝热层包括防溅屏、次屏壁层、绝热板、上板件以及保护层,其中,所述次屏壁层连续粘接在防溅屏的上表面,所述绝热板夹装在防溅屏与上板件之间,所述保护层覆盖在上板件的外表面。
优选地,所述次屏壁层由次屏壁薄膜材料连续粘接在防溅屏上表面形成,所述次屏壁薄膜包括刚性次屏壁薄膜和软性次屏壁薄膜,在相邻两块刚性次屏壁薄膜的接头缝处粘贴一层柔性次屏壁薄膜密封。
优选地,所述防溅屏采用金属材料304不锈钢制成;所述上板件采用木制材料制成,上板件的四个边角上开有用于固定的圆槽和螺栓孔;所述保护层采用镀锌铁皮材料或不锈钢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绝热板包括聚氨酯泡沫板和粘接在聚氨酯泡沫板上表面的次屏壁薄膜;所述聚氨酯泡沫板包括大块聚氨酯泡沫板和小块聚氨酯泡沫板,所述小块聚氨酯泡沫板填塞在大块聚氨酯泡沫板的缝隙中。
优选地,所述绝热层为多个,其中,相邻两个绝热层之间通过两个固定机构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775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