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关节部骨外固定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77174.4 | 申请日: | 2014-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38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杨震;傅婧;姜永华;史德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震 |
主分类号: | A61B17/60 | 分类号: | A61B17/6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谈杰 |
地址: | 2665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关节 部骨外 固定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关节部骨外固定器,具有涉及一种采用线缆进行关节部骨骼固定的骨外固定器。
背景技术
在骨折等骨科治疗过程中,术后经常通过各种支架穿透皮表,对骨骼进行固定使之恢复,在恢复后,再通过创伤手术,将支架进行拆除,整个过程需要进行多次手术,对人体肌肉和表皮部分带来的创伤比较大,而且术后恢复期也比较长,同时传统的支架对骨骼带来的压迫和创伤都比较大;
对此现在市场上,提供了很多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手术时创伤程度和减少手术次数,同时又可以加快愈合的骨科固定器,如专利号为ZL201120537796.6的发明,其中提出了一种用于骨骼部包裹的钢丝,这种钢丝通过在钢丝表面设置可吸收材料保护套来降低对骨骼的损伤,降低骨骼缺血坏死的几率,但其本身还是通过多次缠绕的方式实现骨骼的固定,在骨骼恢复后,拆除钢丝手术所带来的皮肤和肌肉床上还是很大,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进行恢复;
再如同ZL201420132756.7名称为一种髌骨外固定架的发明专利,其中也提出了一种微创的骨骼外部的固定架,此结构比较比较类似于现在普遍使用的钢钉固定式的结构,其主要目的是实现多方位的骨骼固定,同时细钢钉对人体带来的创伤也比较小,可以避免二次取出手术对人体带来的伤害和感染,但在其技术方案中,钢钉起主要的支撑作用,为了保证其一定的支撑性能(即抗弯强度)所以钢钉本身无法做的像针灸针那样细,所以其钢钉对人体表皮和肌肉创伤程度的减小还是比较有限的,而且钢钉本身因为其体积缘故和特殊的生物性能缘故,如果使用钛合金等材料制作的话,加工难度和成本都比较高,如果使用一些生物性能较好的聚合物制作的话,其强度又无法保证,同时该发明的主支撑器为一个环形金属板,安装时,会对待手术的肢体部带来遮挡,安装会比较困难,也无法实现在X光照下的准确安装;
所以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骨骼外部固定器具还是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例如:安装带来的创伤、二次取出手术创伤、成本无法降低、安装难度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支架安装创伤大、固定手术复杂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对安装者创伤较小,可以减少甚至不需要二次手术的用于固定关节处骨骼的固定结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关节部骨外固定器,包括固定在身体肢部上的体外固定器组件和关节固定器,所述关节固定器包括外框架和若干设置在外框架上的骨面固定组件,所述外框架通过体外固定器组件固定在身体外部;
所述外框架包括至少两个固定架;
所述骨面固定组件包括若干个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之间设置有固定线缆,所述固定块固定在固定架上,所述固定架的固定块之间包括至少由两个固定线缆组成的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与骨面接触、实现骨骼的支撑。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创新,所述体外固定器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固定在身体关节两侧肢部上的固定环,所述关节固定器设置在相邻两个固定环的中间,所述固定环包括缠绕在身体肢部上的扎带和用于支撑扎带的支撑条,所述支撑条镶嵌在扎带内部,所述支撑条采用弹性金属制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创新,所述支撑条之间设置有骨面固定组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创新,所述外框架中至少一个固定架为板状结构,所述板状结构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棉垫,在板状结构的表面设置有若干用于安装固定块的固定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创新,所述固定架包括两个夹板组件和设置在两个夹板组件之间的固定杆阵列,夹板组件一侧和体外固定器组件连接,每个夹板组件包括一个上夹板和一个下夹板,所述固定杆阵列夹紧在上夹板和下夹板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创新,所述固定块包括一个用于固定固定线缆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侧壁上设置有锁紧螺钉A;所述固定块包括一个用于与外框架套接的滑动孔,所述滑动孔的侧壁上设置有锁紧螺钉B。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创新,所述固定线缆包括拉紧线,所述拉紧线的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创新,所述拉紧线采用脂肪族聚酯制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创新,所述拉紧线中部设置有强化金属线缆,所述强化金属线缆的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创新,所述强化金属线缆采用钛合金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震,未经杨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771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