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骨癌全营养配方食品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575381.6 | 申请日: | 2014-10-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3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 发明(设计)人: | 胡安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安然 |
| 主分类号: | A23L1/29 | 分类号: | A23L1/29;A23L1/30;A23L1/305;A23L1/302;A23L1/304;A23L1/09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骨癌 营养 配方 食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食同源类配方与食品技术领域,具体是将 “药食同源之中药”的传统中医精髓理论和“多重益生菌”有机结合起来,添加以短肽、益生元、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复合维生素、复合矿物质为辅料制成的骨癌全营养配方食品、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或非全营养配方食品。
背景技术
骨癌是恶性骨肿瘤的总称,常见有骨肉瘤、软骨肉瘤、纤维肉瘤等,指累及骨骼的肿瘤,可发生于骨细胞、骨骼的造血成份,软骨以及纤维性或滑膜成份,是典型的全身性恶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和关节疼痛或肿胀,患部肢体远端会有麻木感,因压迫神经血管,发热、体重下降、疲劳和活动能力下降也是骨癌的常见症状,原发性骨癌通常侵犯年轻人,尤其是那些比他们的同年龄人长得更高的人,骨肉瘤大约占所有原发性骨癌的近60%,软骨肉瘤起源于软骨且易于侵犯中年人,其他的少见类型的骨癌发生于成年人,包括纤维肉瘤、恶性巨细胞瘤和有毒瘤,在大多数原发性骨癌的病例中,不能明确病因,但有些病例可能有遗传性,某些染色体异常和少数少见的与遗传相关的疾病与骨癌有关,过去癌多可能发生在骨折或感染的部位,暴露于特殊的致癌物下,如某种染料或涂料等化学物质,可能会增加患骨癌的危险性,高剂量的放射线和某些化学治疗药物,尤其是称做烷基化物的制剂,可能与某些种类的骨癌发生有关;所以人们推测引发骨癌疾病的发生的原因有:1、物理因素:骨癌疾病的这种物理病因是指一切的电离辐射,如:X线、镭、氢、锶、放射性同位素等,这些辐射都是有可能会通过人体内或人体外,如人多接触到这些辐射,是会诱发骨癌疾病的发生,而在放疗过量也是能够促使骨肉瘤疾病的出现,这种疾病在临床上是被称为是放射后的骨肉瘤疾病,2、疾病的恶化:一旦患者有发生软骨瘤、骨软骨瘤、成骨细胞瘤等良性的骨肿瘤疾病,或者是肿瘤的病变,这时就应该及时到医院去进行治疗,以免会出现发生肿瘤的恶变,而形成肉瘤的可能,这也是导致骨癌疾病的发生的最常见的病因,而骨癌疾病的发生也有可能和它们生物学的特性、病期、手术、感染或者是病理件的骨折有关,3、化学物质的因素: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要接触的化学物质有很多,而这些又是会对我们的身体产有生慢性的刺激,从而导致骨癌疾病的发生,所以我们重视这个问题,在通过进行动物的试验,我们有了解到,一些化学物质是有可能会诱发骨肉瘤的发生,就像:甲基胆蒽等这些化学物质。这也是可导致骨癌疾病的发生,肿癌(osteocarcinoma)的病因至今未明,以往认为损伤特别是慢性轻微损伤、慢性感染均可引起骨肿瘤。通过实验研究如Fujinaga曾用Harvey和Moloney的肉瘤病毒制成大量鼠骨肉瘤模型,Finkel曾用不同类型的同位素和病毒制成骨肉瘤动物模型,亦有人用放射性物质如镭、锶等制成骨肉瘤动物模型。这些致病因素已被许多学者确认,骨肿瘤发病年龄男性为15~24岁,女性为5~14岁,可能与不同性别骨的生长与内分泌发育的早晚和时间长短有关,
骨癌临床上更多地采用肠外营养(即输入营养药)的方式对癌症患者进行营养补充,长期的肠外营养补充易造成肠道绒毛萎缩,以及并发感染,从而加重对机体的危害;“药食同源”是中华原创医学之中对人类最有价值的贡献之一;中医历来强调“药疗不如食疗”,食疗成为现代人追求返璞归真、健康饮食的最佳选择;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祛除病痛,避免了打针、吃药,甚至手术之苦。
对于特殊营养食品,在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都有相应的规定和开发应用;而我国GB29922-2013《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全营养食品明确规定:2.1.1全营养配方食品:可作为单一营养来源满足目标人群营养需求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2.1.2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可作为单一营养来源满足目标人群在特定疾病或医学状况下营养需求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中医传统医学认为:“脾(即消化系统)为后天之本”,肠胃健康是健康之本,人体营养的99%需要靠肠道吸收,肠内疾病也是万病之源;但随着年龄越大,肠道中有益菌群(益生菌)比例逐渐减少;如双岐杆菌在婴幼儿时期占98%,到中年时降至10%,65岁以后仅占5%;人越老,益生菌越少,肠道功能也随之逐渐下降,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正常菌群在人体消化、免疫和抗病等方面有诸多不可替代的作用;肠道菌群组成的改变与多种疾病,特别是肠道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从已有临床研究发现:益生菌能起到调节肠道菌群,控制肠道炎症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干预调节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安然,未经胡安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753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