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波形钢腹板横隔板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571398.4 | 申请日: | 2014-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13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东;邓文琴;刘朵;蔡建中;郑学平;胡方健;史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D2/04 | 分类号: | E01D2/04;E01D101/30 |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王倩 | 
| 地址: | 21111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波形 腹板 横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桥附件,尤其涉及一种波形钢腹板横隔板。
背景技术
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桥是以波形钢腹板代替混凝土作为箱梁腹板的一种新型组合结构桥梁形式。偏心荷载作用在箱梁上,会使断面产生约束扭转翘曲和起边翘曲正应力。相对于传统的混凝土腹板箱梁而言,由于波形钢腹板的腹板厚度减薄,面内挠曲刚度与顶板、底板相比小很多,而使得限制断面变形的横向框架作用有所降低,加之钢腹板纵向刚度交叉,会使该箱梁结构在偏心荷载作用下的畸变效应有所增强,从而使翘曲正应力与弯曲正应力相比,可能达到较大比例,如果在结构设计中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结构的正常运营是不利的。
减小翘曲正应力的有效措施是通过等间距设置一定数量的横向联系钢构件或混凝土横隔板来限制畸变变形。此外,横隔板能够提高箱梁的有效抗扭刚度,有利于荷载的横向分布。目前工程上横隔板的设计主要包括两种,即混凝土横隔板和钢横隔板。然而,混凝土横隔板会大大增加结构本身的自重,而钢横隔板为防止面外翘曲需要焊接大量的加劲肋,增加了作业时间,且与波形钢腹板连接后运输不是很方便。因此,研究开发一种受力更为合理,施工操作更为简便的波形钢腹板横隔构造对发展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桥梁的建设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横隔板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波形钢腹板横隔板,施工方便,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波形钢腹板横隔板,所述波形钢腹板设置在混凝土顶板与混凝土底板之间,在两个相邻的波形钢腹板之间设置有横隔板,在设置有横隔板的波形钢腹板位置处固定有钢板,
所述横隔板活动连接在钢板上。
更进一步的,前述的波形钢腹板横隔板,钢板上有预留孔,与横隔板两端的预留孔相对应,螺栓通过横隔板上的预留孔与钢板上的预留孔将所述横隔板固定在钢板上。
更进一步的,前述的波形钢腹板横隔板,所述横隔板为凹槽与凸起等间隔设置的波浪形结构,所述凸起为一个弧形结构,凸起的弧形结构两端之间的距离为45cm~55cm,形成145°~155°的弧度夹角;凹槽形成一个向内的弧形结构,凹槽的弧形结构两端之间的距离为45cm~55cm,形成145°~155°的弧度夹角,将凸起和凹槽控制在合理的弧度范围内能够保证横隔板有较强的抗扭刚度,延长使用寿命。
更进一步的,前述的波形钢腹板横隔板,两块横隔板相连,与波形钢腹板上的一处钢板相固定。
更进一步的,前述的波形钢腹板横隔板,两块相连的横隔板之间凹槽与凹槽相对应,凸起与凸起相对应,在凹槽处设置有预留孔,当横隔板处在预定位置时,通过螺栓将两块横隔板相固定,增强牢固性。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波形钢腹板横隔板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的波形钢腹板横隔板:与混凝土横隔板相比,大大减少了结构自重,抵抗变形能力增强;与普通钢横隔板相比,具有足够的抗面外失稳能力,无需焊接加劲肋,减少了横隔板的加工程序;同时本发明的横隔板通过固定在波形钢腹板上的钢板与波形钢腹板相活动连接,可分开放置,方便运输,减少了现场施工难度。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波形钢腹板横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1-1方向剖视图;
图中标记含义:1.波形钢腹板,2.横隔板,3.钢板,4.螺栓,5.混凝土顶板,6.混凝土底板,7.凹槽,8.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1、图2所示的本发明的波形钢腹板横隔板,包括有波形钢腹板1、横隔板2、钢板3、螺栓4、混凝土顶板5、混凝土底板6、凹槽7和凸起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713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