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缆绳共同入海的投放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68670.3 | 申请日: | 2014-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014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罗东;李列;周滨;刘东;李金生;杨爱兵;王刘博;孙平;王宏斌;李明;麻方敏;李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27/26 | 分类号: | B63B2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惠磊;曲鹏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缆绳 共同 投放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底电缆地震勘探作业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缆绳共同入海的投放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海底电缆地震勘探施工作业过程中,电缆铺放精度是作业的先决条件,通常电缆的精度要求为横向DC12.5m,纵向DA12.5m。当前国内外在海底电缆施工中电缆的精度控制采用预判手段对电缆进行自由落体式铺放,人为调节船行进路径的DC及提前量DA来补偿潮汐、洋流等影响,从而把电缆的精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当前的海底电缆主要应用于浅海区域(深度为50m的海域),上述浅海区域中采用人为调节的方法能够获得较好的精度控制效果。
然而随着水深的增加,深海(深度为100m以上的海域)区域海况愈显复杂,许多海域存在多层流、暗流、洋流、不规则流等诸多因素,传统的预判自由落体式铺放方式越来越无法将电缆的精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从而至使施工无法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缆绳共同入海的投放系统,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能够有效避免深海区域中多层流、暗流、洋流、不规则流的影响,能够通过缆绳共同入海,实现深海作业的精度控制技术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缆绳共同入海的投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缆绳系统和绞车系统,所述绞车系统用于实现所述缆绳系统的共同入海投放作业;
所述缆绳系统包括电缆本体和定位绳,所述定位绳的端部连接有重力锚,所述定位绳包括依次连接的牵引绳和连接绳,所述牵引绳与所述重力锚连接;所述电缆本体上均布设置有多个检波器,所述电缆本体与所述连接绳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的连接位置设置在每相邻两个检波器的中间位置;
所述绞车系统包括缆绞车和绳绞车,所述缆绞车设置在船体设备架上,所述缆绞车用于实现所述电缆本体的入海投放作业;所述绳绞车设置在所述缆绞车的一侧,所述绳绞车用于实现所述定位绳的入海投放作业。
上述缆绳共同入海的投放系统,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还包括缆绳收放操作平台,所述缆绳收放操作平台用于实现所述电缆本体与所述定位绳的挂接作业;
所述缆绳收放操作平台包括操作平台本体和引导滚轮,所述引导滚轮设置在所述操作平台本体的前端,所述引导滚轮用于引导所述操作平台本体上作业的缆绳;所述引导滚轮包括轮毂和两个侧板,所述侧板对称设置在所述轮毂两侧;所述轮毂的顶端与所述操作平台本体的端面平齐,所述轮毂的旋转轴固定在船体设备架上。
上述缆绳共同入海的投放系统,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连接件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环状本体和第二环状本体,所述第一环状本体具有缺口,所述第一环状本体在所述缺口处的端部均设置有尖状边缘结构,两侧相对的尖状边缘结构构成所述缺口;所述第一环状本体与所述第二环状本体通过所述缺口的相互插入实现连接。
上述缆绳共同入海的投放系统,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第一环状本体固定连接在所述电缆本体上,所述第一环状本体与所述电缆本体之间设置有缠绕胶带;所述第二环状本体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绳上,所述第二环状本体与所述连接绳之间为捆绑连接;所述第一环状本体与所述第二环状本体之间的连接实现所述电缆本体与所述连接绳之间的连接。
上述缆绳共同入海的投放系统,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还包括捆绑绳;所述捆绑绳设置在所述第一环状本体与所述电缆本体之间;所述捆绑绳的一端与所述电缆本体之间捆绑连接,所述捆绑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环状本体之间捆绑连接。
上述缆绳共同入海的投放系统,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还包括限位支架,所述限位支架设置在所述引导轮上方,所述限位支架用于限制缆绳偏移出所述引导滚轮;
所述限位支架具有顶边和两个侧边,所述侧边对称设置在所述顶边两侧,所述顶边与所述侧边构成门型结构;所述门型结构罩设在所述引导滚轮上方,且与所述引导滚轮的侧板不相接;所述门型结构通过所述侧边固定在船体设备架上。
上述缆绳共同入海的投放系统,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顶边和侧边外侧均套设有滚筒结构,所述滚筒结构通过轴承与所述顶边和侧边连接;所述轴承的内圈卡紧在所述顶边和侧边外侧,所述轴承的外圈卡紧在所述滚筒结构内侧。
上述缆绳共同入海的投放系统,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686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平船台下水艉部承载装置
- 下一篇:一种油舱氮气惰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