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蓝牙发声装置的动态调整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566604.2 | 申请日: | 2014-10-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06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 发明(设计)人: | 林惠娟;刘邦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络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N21/439 | 分类号: | H04N21/439;H04B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常大军 |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声装置 蓝牙 串流数据封包 暂存 动态调整 闲置状态 主动状态 模拟音频信号 蓝牙接收 影响蓝牙 消耗 播放 统计 | ||
一种蓝牙发声装置的动态调整方法,其中蓝牙发声装置通过蓝牙接收及暂存音频串流数据封包,且蓝牙发声装置在接收音频串流数据封包的过程中会在主动状态与闲置状态之间切换。蓝牙发声装置会统计暂存的音频串流数据封包的数量,并依据暂存的音频串流数据封包的数量,调整蓝牙发声装置进入主动状态的时间间隔与进入闲置状态的时间间隔的大小。通过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将可在不影响蓝牙发声装置播放模拟音频信号的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蓝牙发声装置所消耗的能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蓝牙发声装置的动态调整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蓝牙发声装置在接收音频串流(流媒体)数据封包时的动态调整方法,可在不影响蓝牙发声装置播放模拟音频信号的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蓝牙发声装置所消耗的能量。
背景技术
蓝牙(bluetooth)是一种常见的无线传输技术,普遍被应用在短距离的数据传输。在通过蓝牙进行数据传输时,可将两个电子装置的其中一个定义为主装置(Master),而另一个电子装置则被定义为从属装置(Slave)。主装置及从属装置之间会进行配对,并架构出个人局域网络(personal area networks),使得主装置及从属装置可通过无线的方式进行数据的传输。一般而言,主装置可以是手机,而从属装置则是蓝牙耳机或喇叭,其中手机可通过蓝牙将数字声音数据传送至蓝牙耳机或喇叭进行播放,而蓝牙耳机亦可将数字声音数据传送至手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蓝牙发声装置的动态调整方法,主要设置在蓝牙发声装置内,其中蓝牙发声装置以动态的方式调整进入主动状态的时间间隔与进入闲置状态的时间间隔,可降低蓝牙发声装置在接收封包时所消耗的能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蓝牙发声装置的动态调整方法,可依据蓝牙发声装置与电子装置之间的联机质量,调整蓝牙发声装置进入主动状态的时间间隔与进入闲置状态的时间间隔,藉此可在不影响蓝牙发声装置与电子装置之间的联机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蓝牙发声装置所消耗的能量。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蓝牙发声装置的动态调整方法,可比对蓝牙发声装置暂存的音频串流(流媒体)数据封包的数量与准位(water level),并依据比对的结果调整蓝牙发声装置进入主动状态的时间间隔与进入闲置状态的时间间隔,藉此可在不影响蓝牙发声装置的播放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蓝牙发声装置所消耗的能量。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蓝牙发声装置的动态调整方法,蓝牙发声装置适用于通过蓝牙接收音频串流数据封包,且蓝牙发声装置在接收音频串流数据封包的过程中会在一主动状态与一闲置状态之间切换,包括以下步骤:统计蓝牙发声装置暂存的音频串流数据封包的数量;及依据蓝牙发声装置暂存的音频串流数据封包的数量,调整蓝牙发声装置进入主动状态的时间间隔与进入闲置状态的时间间隔的大小。
本发明动态调整方法一实施例中,包括以下步骤:蓝牙发声装置进入主动状态,并接收及暂存音频串流数据封包。
本发明动态调整方法一实施例中,其中蓝牙发声装置包括一缓存单元,用以暂存接收的音频串流数据封包。
本发明动态调整方法一实施例中,其中蓝牙发声装置进入主动状态的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进入闲置状态的时间间隔。
本发明动态调整方法一实施例中,包括以下步骤:比对蓝牙发声装置暂存的音频串流数据封包的数量与一准位。
本发明动态调整方法一实施例中,包括以下步骤:当蓝牙发声装置暂存的音频串流数据封包的数量小于准位时,增加蓝牙发声装置进入主动状态的时间间隔,并减少蓝牙发声装置进入闲置状态的时间间隔。
本发明动态调整方法一实施例中,包括以下步骤:当蓝牙发声装置暂存的音频串流数据封包的数量大于准位时,减少或维持蓝牙发声装置进入主动状态的时间间隔,并增加或维持蓝牙发声装置进入闲置状态的时间间隔。
本发明动态调整方法一实施例中,包括以下步骤:蓝牙发声装置由一电子装置接收并暂存音频串流数据封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络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络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666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牡丹黄茶制备工艺
- 下一篇:一种牡丹青茶制备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