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分体式碳碳坩埚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66140.5 | 申请日: | 2014-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267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王东芹;李璐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大成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14/10 | 分类号: | F27B14/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0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体式 坩埚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坩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新型分体式碳碳坩埚。
背景技术
碳碳坩埚是采用高强度碳纤维和碳基质构成的复合材料制备而成,在使用 过程中,由于石英坩埚是一次性工装,必须逐炉更换,拆炉会存在如下问题: 碳碳坩埚和石英坩埚粘贴太紧,每次需花很长的时间用铁锤敲打,才能把石英 坩埚取出,这不仅增加了员工劳动强度,也严重的影响了碳碳坩埚的使用寿命。 从目前的使用情况统计,碳碳坩埚的使用寿命在35炉左右,而且坩埚有一处 坏全部报废,和原来石墨坩埚寿命相比只有65%,根据石墨坩埚材料和碳碳坩 埚材料的技术分析,碳碳坩埚的使用寿命应该是石墨坩埚的两倍以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方便 拆除石英坩埚,减小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使用寿命长的新型分体式碳碳坩 埚。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新型分体式碳碳坩埚,包括埚帮上部、埚帮中部和埚底,所述埚帮上部通 过埚帮中部连接埚底,所述埚帮中部与埚帮上部、埚底的连接处均采用榫卯相 结合的连接方式。
作为优选,所述埚帮上部和埚帮中部均为碳碳复合材质。
作为优选,所述埚底为石墨材质。
作为优选,所述埚底的外部斜侧面与锅底面的夹角为20°~30°。
作为优选,所述埚底的外部斜侧面与埚底面的夹角优选为22.12°。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采用分体式碳碳坩埚结构,埚帮上部和埚帮中部均 采用碳碳材质,埚底采用石墨材质,分体式结构能够有效方便操作人员拆除石 英坩埚,减小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约拆炉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 生产成本;另外,相比整体坩埚,本发明可以单一更换其中的一个部件,延长 了坩埚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埚帮上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埚帮中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埚底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埚帮上部,2-埚帮中部,3-埚底。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 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 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 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1至图4所示,新型分体式碳碳坩埚,包括埚帮上部1、埚帮中部2 和埚底3,所述埚帮上部1通过埚帮中部2连接埚底3,所述埚帮中部2与埚 帮上部1、埚底3的连接处均采用榫卯相结合的连接方式。在埚帮中部2的两 端设有凹槽和榫头,在埚帮上部1与埚帮中部2的连接处分别设有与凹槽相配 合的榫头,以及与榫头相配合的凹槽。埚底3与埚帮中部2的连接方式同上。
碳碳坩埚的外径为560mm,内径540mm,高度401.5mm,埚底3的外部斜侧 面与埚底面的夹角为22.12°,坩埚内高度为375mm,埚底3的内半径为543mm, 埚帮中部2的内半径为90mm,坩埚底接触地面的宽度为236.4mm。所述埚帮上 部1和埚帮中部2均采用碳碳复合材质,必须通过纯化处理,保证金属杂质含 量降低至100ppm以下,密度1.5~1.7g/cm3,强度130~170mpa,所述埚底3 采用石墨材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将原有的整体碳碳坩埚,设计改成分体式,在不 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大大方便了石英埚的取出,且延长了坩埚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将其中两节设计为碳碳结构,在冷却后逐一将上、中部位轻轻敲击后便 可分离,再从分离后的部位取下石英埚即可,简单便捷。本坩埚的上、中、底 三部分可独立更换,这样进一步降低了整体更换的成本。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 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 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 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大成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镇江大成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661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换气体分段式冷却塔
- 下一篇:旋转式吹风装置及包括它的吹风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