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黄龙病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563844.7 申请日: 2014-10-21
公开(公告)号: CN104255351A 公开(公告)日: 2015-01-07
发明(设计)人: 刘付东;曾凡强;梁燕霞;姚秋莉;刘杰凤 申请(专利权)人: 中山市巴斯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G13/00 分类号: A01G13/00;A01G17/00
代理公司: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1 代理人: 毛海娟
地址: 528400 广东省中***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防治 黄龙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黄龙病的方法,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柑桔黄龙病又称黄梢病、黄枯病、青果病。该病70年代在广东爆发流行,80年代传入闽南、福州一带,90年代开始向闽北蔓延,在延平、顺昌、建瓯等县(市)先后均发现黄龙病,对柑桔造成极大危害。

黄龙病在枝、叶、花、果及根部均可显症,尤以秋梢症状最明显。发病初期,部分新梢叶片黄化,出现“黄梢”,黄梢最初出现在树冠顶部,后渐扩展,经1-2年后全株发病,春梢症状多出现在叶片转绿后,先在叶脉基部转黄后部分叶肉褪绿,叶脉逐渐黄化,叶片现不规则黄绿斑块,且有淀粉积累现象。夏梢症状多在嫩叶期不转绿均匀黄化,叶片硬化失去光泽,似缺氮状;有的叶脉呈绿色,叶肉黄化,呈细网状,似缺铁症状;有的叶上出现不规则,边缘不明显的绿斑。老枝上的老叶也可表现黄化,多从中脉和侧脉开始变黄,叶肉变厚、硬化,叶表无光泽,叶脉肿大,有些肿大的叶脉背面破裂,似缺硼状。芦柑的叶片初期表现花叶症状。新梢上的叶片黄化不久即脱落,老枝上的病叶多在未完全变黄以前脱落。发病中期,即新梢生长后期,叶片叶脉及沿脉附近的组织变绿色;叶肉变黄,黄化轻微的似缺锰状,严重黄化的,似缺锌状。后期,新梢抽出困难,叶片症状较中期严重,大部分落叶。枝条由顶端向下枯死,病枝木质部局部或全部变为橙玫瑰色,最后全株死亡。病树翌年春季提前开花,花小畸形,结果少,果实畸形,果小似乒乓球,着色不均,果蒂附近着色,俗称“红鼻子果”,果实味酸、品质极差,是识别黄龙病的最主要典型症状。根部症状主要表现为根的腐烂,其严重程度与地上枝梢相对称。枝叶发病初期,根多不腐烂,叶片黄化脱落时,须根及支根开始腐烂,后期蔓延到侧根和主根,皮层破碎,与木质部分离。

为类立克次氏体,是一种类细菌。在寄主筛管细胞和薄壁细胞内分布不均匀,故同一株树各枝梢发病时间也呈现不同。病菌只侵染柑桔属、金柑属和枳属植物。该病通过苗木、接穗和木虱传播。发生与气候条件、栽培管理及品种有关。5月下旬开始发病,8~9月最严重。春、夏季多雨,秋季干旱时发病重;施肥不足,低洼果园排水不良,树冠郁闭,发病重。同一品种中,幼龄树较老龄树抗病,4~8年生的树发病重。

为防治黄龙病,严格控制带病苗木,接穗进入无病新区,新建柑桔园应距离5~10公里以上,通过药物控制、砍伐、焚烧进行木虱防治,并要加强果园管理,增强树势。

现有防治黄龙病的方法非综合防治或综合防治程度不足,导致效果不好,很多时候需要砍树,但也往往治不了本。

本发明专利,是基于黄龙病的常规治理的前提下,提出一种新的防治方式,以达到与常规防治方法一起进行综合治理,达到防治效果优良的效果,从而结束用砍伐来治理黄龙病的历史,减少种植户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需砍伐树体,同时可以提高果实甜度和品质且有效的防治黄龙病的方法。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治黄龙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含有甲壳素和稀土的有机水溶性肥、含有甲壳素和稀土元素的叶面肥和含芽孢杆菌的生物肥配合以下方法来进行治理:

a、先对果树进行病虫防治和焚烧病死树、枯枝、落叶来进行清园,并用石灰进行消毒和调节土壤pH值为5.5~7.5;

b、使用第一次石灰后,对果树施用含芽孢杆菌的生物肥,生物肥一年至少用两次,其中一次于摘完果后的1~2个月内使用;

c、使用第一次石灰后使用含有甲壳素和稀土的有机水溶性肥淋施果树,每月用一次,连续用三个月;

d、使用第一次石灰后使用含有甲壳素和稀土元素的叶面肥对果树进行喷施,每月使用二次,连用三个月即可。

步骤a中石灰进行消毒和调节土壤pH值的具体方法为:按每亩用50Kg石灰的量进行撒施,主要针对树冠滴水线以内的范围,一个月后检测土壤酸碱度,若pH低于5.5,按25Kg石灰/亩的量重复消毒和调节土壤pH值直至土壤pH5.5~7.5。

施用第一次石灰后,再对果树施用生物肥,生物肥为常规的含芽孢杆菌的生物肥,可为一般性的枯草芽孢杆菌、侧芽孢杆菌等农业部所批准使用的芽孢杆菌,使用方法按产品说明书使用即可,其中芽孢杆菌为可内侵植物的菌种,生物肥的使用,至少一年用两次,其中一次应于摘完果后的1~2个月内使用。

本发明中含有甲壳素和稀土的有机水溶性肥为甲壳素和硝酸稀土与有机水溶性肥混合至少2小时的混合物,其中的甲壳素按5~10Kg/亩地与有机水溶性肥混合,其中的硝酸稀土按20~60g/亩地与有机水溶性肥混合。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巴斯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巴斯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638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