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虚拟试戴方法及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559174.1 | 申请日: | 2014-10-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91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 发明(设计)人: | 黎明;谈晓颖;丁文;王汉玉;计春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机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6Q30/00 | 分类号: | G06Q30/00;G06K9/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郑玮 |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虚拟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机视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虚拟试戴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综合了图像识别跟踪、运动捕捉、虚拟现实等计算机学科技术,它是一种将声音、动画、录像、文字、模型图像等虚拟信息,实时叠加显示到真实场景中,并与现实物体或者使用者实现自然互动的创新的人机交互的技术。
现有技术的虚拟试戴装置分为如下两种:
一种是以虚拟现实为支持技术,在已有模特照片或者在用户上传的照片上结合不同款式、尺寸的虚拟眼镜模型,从而实现眼镜试戴的效果。例如:在一种方法中,将拍摄的人脸图像标准化,再通过鼠标定位两眼瞳孔,进行眼镜的虚拟试戴;然而,这种方法需要手动标记人眼瞳孔的位置,增加了用户操作的复杂性,并且眼镜试戴效果存在失真。在另一种方法中,需要用户上传人脸图像,并选择瞳距,从而实现眼镜试戴;然而,这种方法是在静态的二维人脸图像上实现眼镜试戴的,用户只能看到自己试戴眼镜的正面影像,而无法从左右侧面来观看自己试戴眼镜的侧面影像,其也无法随着用户脸部的移动而移动,所以造成合成影像不真实,不能表现出满意的试戴体验。
另一种是以基于标识的增强现实为支持技术,它需要用户在使用前,先下载具有标识信息的模型,将模型进行裁剪之后佩戴在脸上,通过视频获取和实景融合实现实时佩戴效果显示的实景视频信息。例如:中国专利申请CN103413229A提出一种试戴佩饰物的效果呈现方法及装置,其根据佩饰物的标识信息得到佩饰物图片,再根据视频中实时获取用户肢体图像,确定佩戴位置后得到试戴效果图像。然而,这种方法虽然能实现实时观察的效果,但是因为需要下载并裁剪具有标识信息的模型,加大了使用的复杂性,并不实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精确便捷的虚拟试戴方法以及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虚拟试戴方法,其至少包括如下步骤:打开摄像头,实时获取实景视频信息;从实景视频中检测出人眼瞳孔;实时跟踪已检测到的瞳孔位置并获取人眼瞳孔实时坐标;将眼镜模型和人眼瞳孔位置相融合叠加。
较佳地,本发明的虚拟试戴方法通过采用Haar特征和ASEF算法分别获得人眼的坐标并进行实时跟踪,然后采用OpenGL将眼镜模型准确地加载到人眼中心位置,最终让眼镜模型和人眼瞳孔位置相融合,从而可以完成三维眼镜的试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虚拟试戴装置,其包括光学摄像头、主机和显示屏,其中,所述光学摄像头用于获取实时视频信息;所述主机用于完成如前所述虚拟试戴方法的瞳孔的检测、人眼跟踪和三维眼镜的加载等操作;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眼睛和眼镜贴合后的图像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虚拟试戴方法以及装置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傻瓜式操作:在实际操作中操作人只需要打开摄像头读入视频即可,其余操作完全由计算机完成。
2、操作人随意移动,眼镜模型都可以紧贴眼睛,可以让操作人从各个角度观察眼镜和眼睛之间的契合程度。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以使本发明的特性和优点更为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虚拟试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虚拟试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虚拟试戴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给出详细的说明。尽管本发明将结合一些具体实施方式进行阐述和说明,但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并不仅仅只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相反,对本发明进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没有这些具体细节,本发明同样可以实施。在另外一些实例中,对于大家熟知的方法、流程、元件和设备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发明的主旨。
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虚拟试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虚拟试戴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实时获取实景视频信息;
步骤S2,从实景视频中检测出人眼瞳孔;
步骤S3,实时跟踪已检测到的瞳孔位置并获取人眼瞳孔实时坐标;
步骤S4,将眼镜模型和人眼瞳孔位置相融合叠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机学院,未经上海电机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591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