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层建筑散水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57157.4 | 申请日: | 2014-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869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尚文勇;李亚专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宇昊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6 | 分类号: | E02D3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16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层建筑 散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高层建筑疏水散水结构。
背景技术:
高层建筑物散水的宽度应比房檐挑出的宽度大100~200mm,散水外侧应比 室外地面高出50mm,散水坡度一般为2%~5%;散水通常用现浇混凝土做成, 每隔12m左右留20mm宽的缝一道,灌以沥青玛蹄脂。
现如今,建筑外墙外一米以外部分多为花砖铺设的场地或者草坪或者绿化 带,如果雨季到来时,雨水会通过屋檐滴到散水上,再通过散水流到花砖铺设的 场地上,如果雨势过大,会造成花砖铺设的场地大量的积水,使得行人无法通过, 更有可能,积水会淹没散水,使得墙基础再次遭到浸泡而受到破坏,而此时散水 失去了本来的作用,而建筑外墙外为绿化带时会造成一些不喜水植物在雨水的浸 泡下发生烂根死亡现象。为解决这种问题,有必要研制一种新型的散水结构,使 得下雨时,雨水迅速排除,消除了雨水对墙基的损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要根据背景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高层建筑散水结构。该建 筑结构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制作简单、成本较低。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提供一种高层建筑散水结构,包括位于铺设于建筑物外墙四周的散水模块, 挡水侧石,收水井,双壁波纹管,所述的散水模块外侧比室内地面低5cm,散水 坡度为2%~5%,所述的挡水侧石散水模块外侧高5cm,比室外地面高8-10cm, 所述的收水井比室外地面低3cm。
进一步的,所述的收水井是通过双壁波纹管串联连接,并连接到室外雨水管 线中。
进一步的,所述的收水井之间的间隔是10-15m。
进一步的,所述双壁波纹管为建筑领域可接受的DN200型建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
当下雨时,雨水通过屋檐滴到散水上,散水通过自身坡度及挡水侧石将雨水 集中排到散水外侧的收水井内,收水井紧贴散水外侧,每个10-15m设置一座, 收水井通过7DN200的双壁波纹管连接,最后统一连接到室外雨水管线中,挡水 侧石比散水外侧高5cm,比室外地面高10cm,既可以防止流到散水上的水直接 排到场地或绿化带上,起到集中倒排的作用,也可以阻止雨势过大时空地上的水 淹没散水浸泡墙基,从根本上真正起到保护墙基的作用。收水井比室外地面低 3cm,也可以将室外地面积水排放到雨水井内,大大减少了雨水过大时,积水淹 没散水浸泡墙基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高层建筑物散水结构剖面图。
图2,高层建筑物散水正面观图。
图中,1为室内地面,2为建筑物外墙,3为地基,4为散水模块,5为挡水侧石,6 为收水井,7为双壁波纹管,8为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 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并不能解释 为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高层建筑散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铺设于建筑物外墙2四周的 散水模块4,挡水侧石5,收水井6,双壁波纹管7,所述的散水模块4外侧比室 内地面1低5cm,散水坡度为5%,所述的挡水侧石5比散水模块4外侧高5cm, 比室外地面8高8cm,所述的收水井6比室外地面8低3cm。
所述的收水井6是通过双壁波纹管7串联连接,并连接到室外雨水管线中, 而且收水井之间的间隔是15m,双壁波纹管7为建筑领域可接受的DN200型建 材。
实施例2
一种高层建筑散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铺设于建筑物外墙2四周的 散水模块4,挡水侧石5,收水井6,双壁波纹管7,所述的散水模块4外侧比室 内地面1低5cm,散水坡度为2%,所述的挡水侧石5比散水模块4外侧高5cm, 比室外地面8高10cm,所述的收水井6比室外地面8低3cm。
所述的收水井6是通过双壁波纹管7串联连接,并连接到室外雨水管线中, 而且收水井之间的间隔是10m,双壁波纹管7为建筑领域可接受的DN200型建 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宇昊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宇昊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571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