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室外墙防水施工缝构造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56643.4 | 申请日: | 2014-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647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波;陈云;汲庆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3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室 外墙 防水 施工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施工过程中地下室外墙的防水施工缝构造。
技术背景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分段浇筑的混凝土在两次浇注的结合处会形成接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为后浇筑的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称为施工缝。
地下室外墙的施工缝是防水薄弱环节,如果施工缝处理不好,不仅会影响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还会造成混凝土裂缝及漏水,严重影响工程的正常使用,因此地下室外墙施工缝一般只允许留置水平施工缝,留置位置应高于底板表面不小于500 mm的外墙上。通常,施工缝浇筑时,应用钢丝板刷将接缝处进行刷毛处理,清除浮浆,扫刷干净,冲洗湿润,然后在其表面铺设30 mm~50 mm厚的1∶1水泥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最后应及时浇注混凝土,并振捣密实。但是此施工方法防水效果较差,易留下施工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不仅增强了地下室外墙施工缝处的防水效果,而且有效保证了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的地下室外墙的防水施工缝构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下室外墙的防水施工缝构造,包括通过分段分层浇筑形成的现浇混凝土墙体及后浇混凝土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混凝土墙体与后浇混凝土墙体之间形成一水平施工缝,在现浇混凝土墙体的中间位置预埋有部分向上伸出的、向迎水面一侧弯曲的止水钢板,所述止水钢板沿现浇混凝土墙体与后浇混凝土墙体的浇筑成型方向布置,并垂直于水平施工缝,所述止水钢板伸出部分浇筑埋设于后浇混凝土墙体内。
上述的地下室外墙的防水施工缝构造,所述止水钢板设置为U形结构。
上述的地下室外墙的防水施工缝构造,所述止水钢板的U形口朝向迎水面一侧。
上述的地下室外墙的防水施工缝构造,所述在现浇混凝土墙体与后浇混凝土墙体的两侧均设有防水附加层。
上述的地下室外墙的防水施工缝构造,所述防水附加层外设置有防水层。
上述的地下室外墙的防水施工缝构造,所述防水层外设置有防水保护层。
上述的地下室外墙的防水施工缝构造,所述防水附加层采用厚度设置为≧250mm的聚氨酯防水涂膜制成。
上述的地下室外墙的防水施工缝构造,所述防水层采用厚度为≧2mm的后聚氨酯防水涂膜或厚度为≧4mm的厚防水卷材制成。
本发明地下室外墙的防水施工缝构造的有益效果是:设置的止水钢板,止水钢板的U形口朝向迎水面一侧,能够很好的防止混凝土裂缝及漏水,且增强了水平施工缝处两墙体的结构强度,并且在现浇混凝土墙体及后浇混凝土墙体的两侧设置的防水附加层、防水层及防水保护层,大大提高了防水效果,同时在施工方便,经济效果及质量效果明显,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有效防止地下室外墙渗水,结构简单,实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地下室外墙的防水施工缝构造,包括通过分段分层浇筑形成的现浇混凝土墙体1及后浇混凝土墙体2,所述现浇混凝土墙体1与后浇混凝土墙体2之间形成一水平施工缝3,在现浇混凝土墙体1的中间位置预埋有部分向上伸出的、向迎水面一侧弯曲的止水钢板4,所述止水钢板4设置为U形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止水钢板4的U形口朝向迎水面一侧,当然止水钢板4也可设置为弧形结构,只要能够起到阻止水渗入的类似结构均为可以实施采用的。所述止水钢板4沿现浇混凝土墙体1与后浇混凝土墙体2的浇筑成型方向布置,并垂直于水平施工缝3设置,所述止水钢板4的伸出部分浇筑埋设于后浇混凝土墙体2内。在现浇混凝土墙体1与后浇混凝土墙体2的两侧均设有防水附加层5。在防水附加层5外设置有防水层6。所述防水层6外设置有防水保护层7。所述防水附加层7采用厚度设置为≧250mm的聚氨酯防水涂膜制成。所述防水层6采用厚度为≧2mm的后聚氨酯防水涂膜或厚度为≧4mm的厚防水卷材制成。
具体施工过程为:
在混凝土浇筑前,在施工缝墙体中间设3mm 厚、300mm 宽的止水钢板4。止水钢板4接长时两块钢板搭接处必须满焊,同时止水钢板4的U 型口朝向迎水面一侧。 后浇混凝土墙体2的模板合模前,应先将原有现浇混凝土墙体1表面的浮浆、杂物及钢筋表面的附着物清理干净。使水平施工缝3在浇筑前保持湿润状态。 模板与现浇混凝土墙体1间应用密封带封严,以防漏浆。 后浇混凝土时应注意水平施工缝3处的振捣,保证接缝处混凝土密实。 墙体表面缺陷处理及螺杆孔封闭处理后,施工防水附加层5,水平施工缝3两侧的防水附加层5的宽度不小于250mm。防水附加层5的材料同防水层。 防水附加层5验收合格后,再施工防水层6。防水层6采用不小于2mm 厚聚氨酯防水涂膜,或不小于4mm 厚防水卷材。防水保护层7施工时应保护好防水层,不得破坏防水层6。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一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一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566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