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循环水系统的液泡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56044.2 | 申请日: | 2014-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027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郭其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其哲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2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市西区***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水系 液泡 分离器 | ||
1.一种循环水系统的液泡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该循环水系统将一养殖槽的养殖水溢流至一设有包埋式硝化菌的硝化处理槽内进行硝化反应,再通过一膜过滤单元进行固液分离,最后再抽送回该养殖槽内循环使用,该液泡分离器装设在该膜过滤单元的一侧,且该液泡分离器包括有:
一筒槽,其具有由一筒壁所构成的一容水室、自该筒壁外部伸设入该容水室的一进水管及一出水管、至少一导气孔及一排沫孔;
一抽水泵,其连接在该进水管上,并将通过该硝化处理槽的处理水预先抽送入该筒槽的进水管;
一集沫槽,其设置在该筒槽一侧,并具有一接设在该排沫孔上的收集管;以及
至少一个微细气泡产生单元,其设置于该筒槽的容水室内,并具有一本体、一形成于该本体内的混合室、一连接该进水管且与该混合室通连的入水口、一连接在该导气孔且对应该入水口的空气管,及多数个形成在该本体周侧上且与该混合室连通的回水口,该微细气泡产生单元的本体具有一中空内壳及一外壳,该中空内壳与外壳之间形成该混合室,而该本体的入水口设于该中空内壳的一侧,该中空内壳的一侧另设有一将处理水喷送至混合室的喷口,该喷口对应于该空气管,以使水与空气相互撞击而快速产生微细气泡,当水液经由该入水口泵送至该混合室时,能与该空气管所抽送的气体产生充分地混合搅拌作用,进而形成带有大量微细气泡的水体,促使水体中的蛋白质、残饵、排泄物与较大颗粒能积聚在气泡表面并通过前述回水口向上推升,再经由该排沫孔上的收集管汇送至该集沫槽内,而与气泡到达分离界面后的水体则向下流动,最后通过该筒槽的出水管排放到该养殖槽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系统的液泡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气嘴座,该气嘴座固设在该中空内壳的喷口上方,该气嘴座具有一对应于该喷口的气嘴、多数个呈放射状衔接在该气嘴外侧的肋板,及多数个衔接在该肋板尾端的锁接部,而该中空内壳的喷口周侧设有多数个锁接座,该气嘴座的该锁接部分别对应锁固于该锁接座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系统的液泡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该微细气泡产生单元的本体具有一第二外壳,该第二外壳罩设在中空内壳的另一侧,该中空内壳与该第二外壳之间形成一第二混合室,而该本体的入水口设于该中空内壳的一侧,该中空内壳的另一侧设有一将处理水喷送至混合室的第二喷口,该第二喷口对应于另一空气管,以使水与空气相互撞击而快速产生微细气泡。
4.如权利要求1 所述的循环水系统的液泡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枢接套管,其串接在该筒槽的出水管上,且该出水管呈倒 L 型,当调整该枢接套管时,该出水管的一出水端相对于该出水口的高度改变。
5.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循环水系统的液泡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该筒槽的出水管的高度低于该排沫孔的高度。
6.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循环水系统的液泡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更包括有一臭氧产生单元,其设置在筒槽外,具有一对应该导气孔的臭氧排放口,以将臭氧打入该容水室内进行杀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其哲,未经郭其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5604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