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酯化釜送酯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55953.4 | 申请日: | 2014-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07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克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保润石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J4/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张强 |
地址: | 315202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酯化 釜送酯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酯化釜送酯粉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化工行业里有许多原材料都是经过加工再转变成可以使用的原料,加工原材料都会用到专用设备,例如酯水,所谓酯水包括酯粉和碱水,这两种原料通过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
目前,酯水混合结构是分别将水和酯粉通入到罐体内,水和酯粉在罐体内达到混合。而目前在生产过程中,常碰到的问题是酯粉在加入的过程中,部分酯粉会有漂浮罐体内的空气中并会有部分附着在内壁上,这部分酯粉不与水接触,也就不会与水进行融合,而在罐体内加入的酯粉的量和水的量都是按比例调配好的,从而导致了要求的酯水混合比例与实际的酯水混合比例不同,影响后续生产产品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酯化釜送酯粉装置,其通过将酯粉装入容纳球内后密封,在容纳球放入到罐体内的水中后,再释放容纳球内的酯粉,保证所有加入的酯粉都能够与水进行混合,使要求的酯水混合比例与实际的酯水混合比例相同,保证后续生产的产品的质量优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酯化釜送酯粉装置,包括搅拌棒,所述搅拌棒通过电机控制转动,所述搅拌棒外周设置有若干片搅拌片,所述搅拌棒内部开设有空腔且其下端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直径小于所述空腔直径,所述搅拌棒侧壁上开设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与所述空腔、通孔均相互连通,所述搅拌棒下侧面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侧面上设置有顶针,所述空腔内设置有齿轮,并且在所述空腔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齿轮相匹配的齿轮齿,所述齿轮铰接有一号连接杆,所述一号连接杆铰接有容纳球,所述容纳球包括相互不接触的上半球和下半球,所述上半球与所述下半球通过二号连接杆相互连接,所述容纳球上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通过密封塞密封,所述上半球与所述下半球之间的环形间隙通过薄膜层密封。使用时,先打开密封塞,通过进料口往容纳球内装入所需量的酯粉,再用密封塞密封住进料口,然后释放容纳球,容纳球受重力影响往下移动,直到齿轮与齿轮齿相啮合,而一号连接杆沿着开口槽移动到通孔内,容纳球也随之移动到搅拌棒的下方,然后启动电机,搅拌棒旋转,由于齿轮与搅拌棒内壁上的齿轮齿啮合,齿轮也随之旋转,带动容纳球做圆周运动,此时,顶针接触到薄膜层,滑破薄膜层,使酯粉不断的快速的甩入到水中,水又流入到容纳球内,酯粉与水进行反应,待酯粉与水全部反应完毕后,拉起容纳球。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搅拌片上开设有若干个小孔。在搅拌片做旋转运动的时候,酯粉无法直接从搅拌片下方流动到搅拌片上方,从而使搅拌片上方的水与酯粉接触再反应的时间要很久,搅拌片上设置小孔,使部分酯粉能够直接通过小孔进入到搅拌片上方的水中,从而减少了所有酯粉全部反应完毕的时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容纳球外侧壁上还设置有连接环,并且设置有与所述连接环相配合使用的拉杆,所述拉杆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环相匹配的吊钩。设置连接环和拉杆,方便在酯粉与水反应完毕之后,将容纳球从水中捞起,从而方便下一次的生产,避免容纳球难取出的问题,提升工作效率。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将酯粉装入容纳球内后密封,在容纳球放入到罐体内的水中后,再释放容纳球内的酯粉,同时容纳球内壁上的酯粉与水是始终接触的,也能够与水进行反应,保证所有加入的酯粉都能够与水进行混合,使要求的酯水混合比例与实际的酯水混合比例相同,保证后续生产的产品的质量优良。在搅拌片做旋转运动的时候,酯粉无法直接从搅拌片下方流动到搅拌片上方,从而使搅拌片上方的水与酯粉接触再反应的时间要很久,搅拌片上设置小孔,使部分酯粉能够直接通过小孔进入到搅拌片上方的水中,从而减少了所有酯粉全部反应完毕的时间。设置连接环和拉杆,方便在酯粉与水反应完毕之后,将容纳球从水中捞起,从而方便下一次的生产,避免容纳球难取出的问题,提升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容纳球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拉杆与容纳球连接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搅拌棒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搅拌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保润石化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保润石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559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