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雷电波形在线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55734.6 | 申请日: | 2014-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67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肖晓晖;朱泽群;游鹏辉;陆荣信;游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19/25 | 分类号: | G01R19/25;H02J7/02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鲁力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铁路 接触 系统 雷电 波形 在线 监测 装置 | ||
1.一种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雷电波形在线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壳体以及设置在机箱壳体内的供电模块、遥控开关(21)、i-Core2核心板(25)、采集电路、雷电流传感器(17)、授时模块(20)、GPRS网络模块(23)、机箱壳体、限位垫块(18);所述供电模块与遥控开关(21)相连,遥控开关(21)连接电路板(22),电路板上安装有i-Core2核心板(25)及采集电路,雷电流传感器(17)放置在限位垫块(18)的卡槽内,并与电路板(22)上的采集电路相连,授时模块(20)及GPRS网络模块(23)均与电路板(22)上的i-Core2核心板(25)相连,授时模块(20)的授时天线(27)及GPRS网络模块(23)的数传天线(28)均通过下外壳(8)的过线孔安装在装置外侧;
所述i-Core2核心板(25)包括高频信号采集芯片FPGA及核心控制芯片STM32,FPGA芯片主要负责控制数据的高速采集,STM32芯片主要接收处理时钟信号以及控制数据收发;
所述采集电路包括信号预处理电路,采样触发电路,高频采集电路及AD转换芯片;雷电流传感器(17)所得感应电压经衰减处理后,连接采样触发电路以启动采样,同时连接信号预处理电路、高频采集电路及AD转换芯片以在启动采样后获得雷电波形数字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雷电波形在线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包括锂电池(10)与充放电单元,锂电池(10)与充放电单元相连,充放电单元与电路板(22)连接;充放电单元为锂电池充电,同时对锂电池起保护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雷电波形在线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单元包括取电线圈(16)、整流电路(14)、升压电路(13)及充放电控制电路(12),取电线圈(16)为一种可分式穿心线圈,套装在接触网导线上,从其上获取感应电压,与取电线圈(16)相连的整流电路(14)再对感应电压进行稳压整流,整流电路(14)输出的电压再由与其相连的升压模块(13)进行升压处理,升压模块(13)输出电压再传输至充方电控制电路(12),充放电控制电路(12)与锂电池(10)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雷电波形在线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壳体包括外壳、内隔板、线夹等,外壳与内隔板组成封闭隔间及开放隔间,线夹与外壳相连组成箱体;所述外壳包括上外壳(1)及下外壳(8),上外壳(1)及下外壳(8)均为中空半圆筒;内隔板包括上半圆板(15)、上平板(11)与下半圆板(19)、下平板(24),上半圆板(15)与上平板(11)连接成上内隔板,下半圆板(19)与下平板(24)连接成下内隔板;所述上内隔板以及下内隔板将外壳内部的空间分割为三个空间,分别是上部空间、下部空间、以及位于中部空间;锂电池(10)、充放电控制电路(12)、升压电路(13)以及整流电路(14)设置在上部空间内;取电线圈(16)、雷电流传感器(17)、限位垫块(18)设置在中部空间;其余部件设置在下部空间;上外壳(1)及下外壳(8)分别通过前线夹(3)和后线夹(9)以及螺钉连接固定在接触网导线上;内部穿有接触网导线的套管(4)设置在机箱壳体前后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5573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升降机吊笼延伸平台
- 下一篇:一种防振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