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抑制性的分析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55716.8 | 申请日: | 2014-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612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9 |
发明(设计)人: | 陈卫;张秋香;姚沛琳;王刚;田丰伟;刘小鸣;赵国忠;赵建新;张白曦;张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02 | 分类号: | C12Q1/02;A61K35/747;A61P1/02;C12R1/25;C12R1/46 |
代理公司: | 无锡互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6 | 代理人: | 王爱伟 |
地址: | 214122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杆菌 代谢 产物 抑制 分析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选择出来的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抑制性的分析方法,该乳杆菌的代谢物及其成分可以通过抑制活性来减少口腔中变异链球菌的数量,用于预防或治疗龋齿,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龋病是人类常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能引起牙体硬组织进行性的破坏,造成龋齿(又称“虫牙”或“蛀牙”),严重危害口腔健康。第60届世界卫生大会决议指出,必须将预防口腔疾病和促进口腔卫生纳入慢性病综合预防和治疗规划。随着口腔微生物物学、免疫学及生物化学研究的发展,目前比较公认的致龋观点是四联因素论,其基本观点包括:龋病是含糖类食物(尤其是蔗糖)进入人体口腔后在牙菌斑内由于变异链球菌等致龋菌的作用,利用底物,发酵产酸,经过一定的时间,将牙齿的无机物溶解破坏所致。在龋齿发病过程中应具有四个必需的因素:(1)致龋菌;(2)食物(糖类或碳水化合物);(3)宿主易感牙齿;(4)牙菌斑,并且内在的pH在临界pH5以下维持一定的时间。
目前的大量研究证实,血链球菌和变异链球菌是在龋病病损部位中最常分离出的菌种,而变异链球菌因为具有一些重要的毒力因子,被公认为重要的致龋菌。其毒力因子涉及黏附、产酸、耐酸和合成胞外多糖等方面的因素,是细菌致龋的物质基础。变异链球菌可以介导细菌对牙齿表面的非蔗糖依赖性黏附,在细菌对牙齿表面的初始黏附及促进菌体之间的聚集中起重要作用。此外,它还能利用蔗糖和葡糖基转移酶(GTFs)合成具有很强粘性的水不溶性胞外多糖(Loesche WJ,等人,Microbiol Rev.50:353-380,1986)。
从龋病的细菌性致龋的病因出发,目前预防和治疗龋齿多从减少变异链球菌发挥作用的角度出发。如减少变异链球菌的数量,目前常用的药剂是洗必泰漱口水等;减少糖的摄入,尤其是蔗糖等,目前常用变异链球菌难代谢的甜味剂,如山梨醇、木糖醇、阿斯巴甜等;去除牙菌斑,目前常用的是机械去除。
传统观点认为乳杆菌是龋病的主要致龋菌,但现在研究发现,乳杆菌在龋病发病过程中的始动作用不明显,不是首先诱发龋的病原菌,但在龋已形成,促龋发展中起作用,尤其在牙本质深龋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一旦龋病损害形 成,病损局部和唾液中的乳杆菌计数便迅速增加,所以常通过测定唾液中乳杆菌数量来预测龋病的发展趋势,可作为流行病病学调查的“龋标志菌”。这些乳杆菌一般分离自牙菌斑内,具有一定的致龋性。
牙菌斑生物膜是龋病发生的始动因子,在龋病的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还没有乳酸菌的代谢产物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抑制性的专利文件。因此,筛选一株对浮游的变异链球菌具有抑制作用的乳酸菌,并且证明其代谢产物中的有效成分在生物膜模型中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同时研制其代谢产物的有效成分的实际用途就显得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抑制性的分析方法及植物乳杆菌FB-T9代谢产物在治疗和预防龋齿方面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植物乳杆菌FB-T9代谢产物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抑制性的建模以建立生物膜基础上的分析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557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