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基坑无马道地下室混凝土泵送施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553552.5 | 申请日: | 2014-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140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赵柱明;黄玉祥;彭舸;李俊杰;刘彦;杨勇;何志忠;张丽;何启;李靖伟;王思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八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5/02 | 分类号: | E02D15/0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管高峰;詹永斌 |
地址: | 61008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马道 地下室 混凝土泵 施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施工场地狭窄、深基坑作业、地下室施工体量大、工地四周无法形成环形道路的施工领域。
背景技术
现代建筑施工,越来越多地面临施工场地狭窄、深基坑作业、地下室施工体量大、工地四周无法形成环形道路的施工难题。
很多建设项目施工场地狭小,加之工期紧张和地下室施工强度大,建设单位要求不留设土方马道,故无法利用马道作为施工地下室的临时通道便于钢筋运输车辆、商品混凝土运输车辆运行至基坑施工作业。同时对于基坑大,深度深,地下室混凝土总方量高的项目,混凝土泵送施工存在更大难度。
现有技术常规做法:
1、在地面上安装地泵进行浇筑,但由于垂直落差大,最远处水平距离宽,达到泵送极限且容易形成“堵管”影响施工进度及浇筑质量。
2、借用周边工地通道和市政道路,同时利用天泵进行浇筑,影响市容、交通和其他工地施工进度,难以协调,且天泵浇筑1m3混凝土需增收30元,大大增加成本支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种深基坑无马道地下室混凝土泵送施工装置,解决施工场地狭窄、深基坑作业、地下室施工体量大、工地四周无法形成环形道路的混凝土施工难题。
本发明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深基坑无马道地下室混凝土泵送施工装置,包括设置于基坑顶部的卸料口,设置于基坑底部的地泵,连接所述卸料口和地泵的梭槽,连接固定于所述梭槽和基坑冠梁及护壁桩之间的若干拉绳,以及支撑固定所述梭槽的支撑架体,所述各拉绳斜向下、沿梭槽高度平行间隔设置,所述支撑架体包括竖直支撑的立杆,固定于所述立杆上并与所述梭槽上、下边沿相切的上、下横杆,以及固定于所述上、下横杆之间并与所述梭槽左、右边沿相切固定的左、右连接杆,所述上、下横杆沿梭槽高度设置有若干组,所述梭槽由金属管制作而成,梭槽搭设坡度为45°~50°。
上述方案中,上述方案中通过巧妙设置卸料口、地泵,连接卸料口和地泵的梭槽,商品混凝土运输车辆在地面卸料口进行放料,混凝土利用自重通过斜向的梭槽到达地泵料斗仓,二次搅拌后输送至各个施工作业面,由此可以简单、快速、可靠地将混凝土进行输送。由于地泵设置位置和基坑顶部存在较大高差,需要梭槽将混凝土从罐车里导流至地泵处,为避免由于梭槽坡度过大导致混凝土在导流过程中产生离析,梭槽搭设坡度设置成45°~50°,同时,梭槽用金属管制作而成,混凝土在管道内流动时会产生空气下压力,可进一步阻止混凝土粗骨料与浆体分离。此外,支撑架体支撑固定梭槽,其中立杆竖向支撑,上下间隔设置的若干组上、下横杆上下夹固梭槽,上下间隔设置的若干组左、右连接杆左右固定梭槽和上下横杆,上下间隔设置的若干拉绳则进一步牵引固定梭槽,确保其稳定性。
作为选择,所述支撑架体还设有剪刀撑,所述剪刀撑包括水平剪刀撑以及呈X形交叉的竖向剪刀撑。
上述方案中,使得支撑架体更为牢固可靠。
作为选择,所述上、下横杆每隔一组设置所述左、右连接杆。
上述方案中,兼顾可靠性的条件下进一步简化结构。
前述本发明主方案及其各进一步选择方案可以自由组合以形成多个方案,均为本发明可采用并要求保护的方案:如本发明,各选择即可和其他选择任意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发明方案后根据现有技术和公知常识可明了有多种组合,均为本发明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在此不做穷举。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解决了施工场地狭窄、深基坑作业、地下室施工体量大、工地四周无法形成环形道路的混凝土施工难题,混凝土无离析和堵管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梭槽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剪刀撑固定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基坑、2为卸料口、3为地泵、4为梭槽、5为冠梁、6为护壁桩、7为拉绳、8为支撑架体、9为剪刀撑、81为立杆、82为上横杆、83为下横杆、84为左连接杆、85为右连接杆、91为水平剪刀撑、92为竖向剪刀撑。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非限制性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八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八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535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增强声表面波传感信号强度的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汽车导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