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功率移动式低谷电储能应急电源屋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53413.2 | 申请日: | 2014-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69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何平;李峰毅;王春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山宏源环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7/10;H02M7/797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5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功率 移动式 低谷 电储能 应急 电源 | ||
1.一种大功率移动式低谷电储能应急电源屋,所述电源屋的外部结构包括支架模块、扶梯扶手、电气屋带保温层的外墙板、电源系统模块空调外部热管交换器、电源系统模块侧门雨搭、电源系统模块侧门、平台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屋的内部结构包括大功率移动式低谷电储能应急电源系统、照明灯、空调内部热交换器、烟雾监测传感器、湿度监测传感器、电气屋内部地板;所述大功率移动式低谷电储能应急电源系统包括整流电路、三相电检测电路、KM接触器、开关Q、直流输出端、二极管D2、双向逆变/变频器、钒电池低谷电储能系统;当主系统电源正常供电时,主电源开关Q21、开关Q22闭合,主电源开关Q21一路依次经整流电路、双向逆变/变频器、KM4~KMn接触器与交流分路输出端连接;一路经三相电检测电路驱动接触器KM3;另一路连接钒电池低谷电储能系统,在低谷电储能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对钒电池堆储能充电;所述钒电池低谷电储能系统包括钒电池堆、快速充放电单元、钒电池电压及温度检测单元、低谷电储能控制系统;当主系统电源突然断电时,在低谷电储能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开关Q24闭合,三相电检测电路驱动接触器KM3触点接通,电钒电池依次经开关Q24、接触器KM3触点、二极管D2连接双向逆变/变频器、KM4~KMn接触器与交流分路输出端连接;当需要直流输出时,在低谷电储能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开关Q23随时闭合,电钒电池直接连接直流输出端;所述低谷电储能控制系统同时连接手动/自动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移动式低谷电储能应急电源屋,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充放电单元的功能是将由Q22接入的Q221~Q223三相交流电整流为直流,接点QF11、QF12输出的直流信号变成方波,对钒电池堆充电,开关管T8、T9,电容C4、C5及电感L4构成了快速充电电路,快速充放电单元由充放电控制器进行控制,充放电控制器通过现场总线,接收低谷电储能控制系统控制,在低谷电储能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快速充放电单元可实现在主电源系统突然停电时的应急供电,也可定期对钒电池堆进行控制放电,用以改善钒电池堆的特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移动式低谷电储能应急电源屋,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逆变/变频器中包括电压变换电路、逆变器、滤波器及双向逆变器控制电路,电压变换电路的输入信号取自接入切换单元的控制接点QF21、QF22的直流输出,接触器K合上时,直流信号经电容C1、电感L1及开关管T7形成脉动方波,由开关管T1、T2、T3、T4、T5、T6和电容C2组成的逆变器将直流信号转化成三相交流电,由电感L2、L3和电容C3组成的滤波器滤波后经输出端QF31、QF32、QF33输出至用电切换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移动式低谷电储能应急电源屋,其特征在于,所述钒电池电压及温度检测单元包括MAX132A/D转换器、2.5V基准电压源、DSP电压温度检测控制器、DS18B20电池温度变送器、网络接口和存储器,2.5V基准电源与MAX132A/D转换器连接,MAX132A/D转换器通过数据总线DB1和地址总线AB1与DSP电压温度检测控制器连接;DSP电压温度检测控制器一端通过数据总线DB2和地址总线AB2与带现场总线功能的网络接口连接,一端通过数据总线DB3和地址总线AB3与存储器连接;DS18B20电池温度变送器为一线总线数字集成温度变送器,与DSP电压温度检测控制器连接,用于测量钒电池堆温度;MAX132A/D转换器检测钒电池堆的输出电压,由被测电压端输入,MAX132A/D转换器根据规定要求设有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基准电压,2.5V基准电压,供模数转换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山宏源环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鞍山宏源环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5341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