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结构的羽毛球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52324.6 | 申请日: | 2014-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585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香志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香志光 |
主分类号: | A63B67/18 | 分类号: | A63B6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结构 羽毛球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羽毛球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新型结构的羽毛球。
背景技术
羽毛球的球头,按照所用的材料分常见的有硬质塑料、泡沫塑料、软木,中高档的羽毛球都是采用的天然软木质的球头。由天然软木质制成的羽毛球虽然具有较好的飞行特性,能获得很好的拍击使用体验,但同时也伴随着极易损耗的问题,尤其是在正规的羽毛球比赛中,平均一局比赛损耗约20个羽毛球。
对受损的羽毛球进行分析后发现,羽毛球的受损伤主要体现三个方面,分别是羽毛折断、羽毛脱落、球头损毁;羽毛球赛事上对羽毛球的完整性要求非常高,多为羽毛受损及折断的受损现象,但在大部分日常联系及普通球友的羽毛球活动中,球头损毁及羽毛脱落的受损情况的出现几率较高,与羽毛折断同为常见的羽毛球受损情况。
因此,若能在保证良好物理飞行特性的前提下,制作出更耐用的羽毛球,该羽毛球将具有非常好的市场。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物理飞行特性且耐用性好的新型结构的羽毛球。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结构的羽毛球,包括球头、与球头稳固连接的16根羽毛,所述球头包括前球头、与前球头稳固连接的后球头,所述前球头上设有16个通孔,且所述多个通孔呈圆周状等距排布;所述羽毛包括羽梗和牢牢固定在羽梗上的羽片,所述羽梗头部插入并贯穿前球头上的通孔,且羽梗头部还设有将该16根羽毛捆缚一体、且与前球头表层相接触的卡挡线圈。
所述后球头上与前球头接触处设有凹坑,所述凹坑外形与卡挡线圈外形相互匹配啮合;所述凹坑上覆盖胶水层,所述卡挡线圈上亦覆盖胶水层。
所述后球头与前球头通过胶水粘合以实现稳固连接。
所述后球头与前球头通过长线缝合以实现稳固连接,所述长线依次穿过后球头与前球头,并以此一个往返动作作为一个周期动作,通过多个周期动作而完成缝合。
所述卡挡线圈由一根线首尾相接缠绕而成,所述卡挡线圈将16根羽毛捆缚呈圆周状分布并持续保持该圆周分布的结构。
所述卡挡线圈由多根线依次首尾相接缠绕而成,所述卡挡线圈将16根羽毛捆缚呈圆周状分布并持续保持该圆周分布的结构。
一种新型结构的羽毛球的制作方法,包括
步骤1,备齐上述的前球头、后球头、羽梗、羽片和卡挡线圈;
步骤2,将16根羽毛的羽梗的头部逐根穿过前球头的通孔,然后将卡挡线圈套在从通孔穿出的羽梗头部,接着在卡挡线圈、后球头的凹坑表面涂覆胶水;
步骤3,在前球头、后球头贴合面涂覆胶水并压合粘贴固定或前球头、后球头紧贴并通过长线缝合固定。
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传统的羽毛球球头为一体,并将羽毛的羽梗插入一体的球头中,通过胶水粘合而实现固定,但由于羽毛与球头的固定完全依靠胶水,这就不可避免的出现球头与羽毛固定不牢的不良现象的发生;但本新型结构的羽毛球,球头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前球头和后球头,羽毛的羽梗插入前球头,该羽梗贯穿前球头,且在羽梗贯穿前球头的端部设置卡挡线圈,通过卡挡线圈将16根羽毛捆缚一体并将羽梗牢牢地卡挡在前球头上,固定效果极好,当且仅当卡挡线圈发生损坏,羽毛才会发生脱落问题,羽毛固定极其牢固;且本新型结构的羽毛球的结构改变并不会对其物理飞行特性造成影响,依然可以具有很好的飞行特性,再为羽毛球运动者提供耐用的特质的羽毛球品质时,仍然能获得优质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新型结构的羽毛球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新型结构的羽毛球的局部爆炸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新型结构的羽毛球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照附图1-2,本发明实施例1包括:
一种新型结构的羽毛球,包括球头1、与球头1稳固连接的16根羽毛2,球头1包括前球头11、与前球头11稳固连接的后球头12,前球头11上设有16个通孔,且多个通孔呈圆周状等距排布;羽毛2包括羽梗21和牢牢固定在羽梗21上的羽片22,羽梗21头部插入并贯穿前球头11上的通孔,且羽梗21头部还设有将该16根羽毛2捆缚一体、且与前球头11表层相接触的卡挡线圈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香志光,未经香志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523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梯井错位重力喷淋装置
- 下一篇:磁性固定隐形呼吸过滤器